首页> 中文学位 >水下非均匀光场光源波长特性研究
【6h】

水下非均匀光场光源波长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前言

1光在水下的传播

1.1光在水中的衰减

1.2光的散射

1.2.1水对光的散射

1.3激光在水中的传输特性

1.4本章小结

2波长与当前水下目标探测系统的关系

2.1声纳探测

2.2普通光源照明

2.2.1普通水下光源、接收器系统

2.3偏振技术

2.4激光光源

2.5蓝绿激光水下应用现状

2.5.1对蓝绿激光光源的要求

2.6两种传统的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方法

2.6.1距离选通法

2.6.2同步扫描法

2.7目前使用的水下目标激光探测系统

2.7.1激光水下同步扫描系统

3水下非均匀光场光源波长特性的研究

3.1均匀光场中散射光对水下成像清晰度的影响

3.2非均匀光场水下目标图像探测方法

3.2.1非均匀光场理论和技术发展背景

3.2.2集束光源非均匀光场理念

3.2.3非均匀光场分布函数的推导

3.2.4光源波长特性对水下非均匀光场影响的理论分析

3.2.5水下非均匀光场中光源波长对能量能见度的影响

3.2.6水下非均匀光场中光源波长对衬度能见度的影响

3.3本章小结

4实验

4.1实验装置

4.2系统技术指标

4.3水池实验环境

4.3.1水池实验系统参数测定

4.3.2观测目标

4.3.3测透明度方法

4.3.4观测景深的测定

4.4观测结果

4.5实验结论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海域辽阔,油气资源丰富,水下石油管线大部分在大陆架浑水区。20世纪应用于水下的普通照明光和激光都属于均匀光照明,它们在近距离范围内照射,散射粒子会产生严重的后向散射噪声,影响了图像清晰度,限制了探测距离。因此发展浑水中的观察技术,已经成为海洋开发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国内外在解决水下观察问题时采用激光水下成像技术,为了消除散射光的背景噪声,以提高成像距离和成像质量,一般采用散射光依靠时间分离的距离选通和散射光依靠空间分离的同步扫描的两种基本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小了后向散射光的影响,但是存在盲区大、景深小及设备体积、重量、耗电量大的缺点。而最新提出的非均匀光场理论及集束光源水下目标图像探测系统能够在水下有效的降低后向散射光的影响,提高成像距离和效果。 本文基于光在水下的传输特性以及非均匀光场理论进一步探讨在高浑浊度的水质条件下,采用不同波长的集束光源进行照明,对系统成像效果和作用距离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水池实验表明,在浑浊水质下,各种集束光的探测距离差别不大,因此该水质对光的散射效应远远大于吸收效应,光源的波长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这对今后集束光源进行浑浊水下探测时系统光源的选取具有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