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语篇中的语篇连贯与象似性
【6h】

试论语篇中的语篇连贯与象似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conicity and Coherence

1.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conicity

1.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herence

1.2 Originality and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tud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2.1 Text and Discourse

2.2 An Overview of Discourse Coherence

2.2.1 Coherence

2.2.2 Cohesion

2.2.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herence and Cohesion

2.3 A Review of Relevant Studies on Discourse Coherence

2.3.1 Halliday and Hasan's Research on Coherence

2.3.2 van Dijk's Macrostructure Theory

2.3.3 Widdowson's Illocutionary Acts on Coherence Research

2.3.4 Brown and Yule's Cognitive Frame Theory

2.3.5 Relevance Theory

2.3.6 Schema Theory

2.3.7 Summary

Chapter3 An Overview of Iconicity Theory

3.1 Definition

3.2 Development of Iconicity Theory

3.2.1 Saussure's Arbitrariness Idea

3.2.2 Peirce' s View of Iconicity

3.2.3 Haiman's View of Iconicity

3.2.4 Others' View of Iconicity

3.3 Summary

Chapter4. Function of Iconicity Theory to Discourse Coherence

4.1 Achievement of Discourse Coherence through Imagic Iconicity

4.1.1 Oral Iconicity

4.1.2 Visual Iconicity

4.2 Achievement of Discourse Coherence through Diagrammatic Iconicity

4.2.1 Quantity Iconicity

4.2.2 Distance Iconicity

4.2.3 Order Iconicity

4.2.4 Markedness Iconicity

4.3 Summary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连贯问题一直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连贯问题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连贯(coherence)和衔接(cobesion)的关系上。早期的语篇研究学者将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手段,1976年Halliday和Hasan合著的CohesioninEnglsh-书标志衔接理论的创立。他们在书中明确指出:一段文字要成为语篇,那么其中必然存在衔接手段。Halliday和Hasan的阐述使他们无法解释许多语言现象中连贯性的存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衔接不一定能够保证连贯;同样,看似没有任何衔接手段存在,语篇仍旧可以被看作是连贯的,可以说,关于连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衔接既非连贯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亦非其必要条件。因此其他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连贯问题进行研究。比方说Reinhart(1980)和Ehrlich(1990)等将语篇的连贯性分为显性连贯(explicitcoherence)和隐性连贯(imp]icitcoherence)两大类。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对于连贯的研究多是关注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视角。实现语篇连贯的方法技巧有很多,象似性就是其中之一。 语言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来的,并在不断发展。实际上,关于语言象似性和语言任意性的争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Saus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并将其视为统治整个语言系统的首要原则。后来,不少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些象似性,语言实际上是对外界的直接反映。象似性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语言的象似性可以把语篇的形与意结合起来,在增强了直观性的同时,也使语篇更加连贯。 从象似性的视角看语篇的连贯,有助于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彰显,有助于形式附加义和示意效果的传递与强化。 本文试图探索象似性,语篇连贯及其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综合性、多角度的研究框架。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更多的语言学家对人类的认知更加关注,并在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当中更多地引入认知方法,这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象似性及其语篇连贯问题进行探讨,从这一视角来讨论连贯问题具有其它方法所没有的优点。因为我们可以从人类的认知入手更好地理解连贯的本质。

著录项

  • 作者

    徐晓敏;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常宗林;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风格论;
  • 关键词

    连贯问题; 语篇分析; 象似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