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
【6h】

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引言

1.文献综述

1.1 理论依据

1.1.1 文化记忆理论

1.1.2 共同体理论

1.1.3 儒家经典与汉字系统的稳定性

1.1.4 认同性与文化心理

1.2 文字与经典的关系

1.2.1 经典化与文字神圣地位的获得

1.2.2 经典的维护与权利话语

1.2.3 经典的传播与区域性文化认同

1.3 几点说明

2.“同文”在东亚

2.1 基本情况

2.2 东亚“同文”的建立

2.3 东亚“同文”的发展

2.3.1 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2.3.2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2.3.3 “同文”的维系之功

2.4 东亚“同文”的解体

3.“同文”在西欧

3.1 基本情况

3.2 西欧“同文”的建立

3.3 西欧“同文”的发展

3.3.1 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3.3.2 走向共同体

3.3.3 “同文”的维系之功

3.4 西欧“同文”的解体

4.“同文”比较

4.1 文字的传播

4.2 经典的凝聚作用

4.3 认同的偏离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典范性地选择了东亚的汉字和西欧的拉丁文为考察对象,用比较的方式,从文化史的角度对历史上存在的“同文”现象进行了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文献综述。首先是理论依据,结合本论文的写作思路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情况。然后是文字与经典的关系考察,着重从经典化、经典的维护、经典的传播这三个方面来谈。文章认为经典化过程是民族文化认同基因形成的过程,经典的维护彰显了争夺权力话语的野心,经典的传播导致了区域性的文化认同。最后是有关本论文写作的几点说明。
   第二部分是从东亚的视角来看“同文”现象。首先是通过对中国输出汉字和儒学,朝鲜、越南和日本受容汉字和儒学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到了东亚“同文”建立和发展的原因,即包括汉字和儒学在内的中国文化向周边世晃进行传播的结果。其次是对东亚“同文”维系之功的考察,文章分析了汉字文言在东亚发挥的社会功能,认为围绕着汉字和儒学经典的学习和使用凝聚和构建了相当规模的书写共同体,它们的存在和作用成为“同文时代”在东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并最终提出是汉字和儒学经典的共同作用塑造了这一区域内的文化认同。最后是对东亚“同文”解体的分析,认为“同文”现象的解体是因地制宜改造外来文字,文字向大众化和民族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部分是从西欧的视角来看“同文”现象,将西欧看作一个整体来谈。首先是对西欧“同文”建立情况的考察,一个重要而直接的原因就是罗马帝国的军事征服。其次是对西欧“同文”发展过程的梳理,文章发现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对西欧“同文”的推进与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以其绝对的精神权威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统领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有限的教育和文化生活中,基督教以拉丁文版的《圣经》为传播媒介和载体,空前地把整个欧洲联系在了一起。围绕着拉丁语文的学习和使用也形成一些共同体,它们的存在和推演成就了一系列认同,因之共同体的存在,西欧统一到了拉丁文和《圣经》的旗帜之下。最后在对西欧“同文”解体原因进行分析时着重谈了重新发现《圣经》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部分是对东亚和西欧“同文”现象的对比思考。本部分从“同文”建立、维系和解体这三个层面归纳了两个区域反映在“同文”现象上的异同,认为经典的力量聚合了人们的思想,文字在与经典的互动过程当中塑造了区域性的归属型文化认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