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模糊美感在《水浒传》翻译中的磨蚀与保真
【6h】

汉语模糊美感在《水浒传》翻译中的磨蚀与保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is Thesis

1.2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Survey of Fuzzy Language and Shuihuzhuan

2.1 A General Survey of Fuzzy Language

2.2 Characteristics of Fuzzy Beauty

2.3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huihuzhuan

Chapter Three The Ablation and Retainment of Fuzzy

Beauty in Shapiro’s Outlaws of the Mar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3.1 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y

3.2 Ablation of Fuzzy Beauty in Shapiro’s Outlaws of the Marsh

3.3 Roots of the Ablation of Fuzzy Beauty

3.4 Retainment of Fuzzy Beauty in C-E Translation of Shuihuzhuan

3.5 Prerequisites for Retainment of Fuzzy Beauty

Chapter Four Implications of Shapiro’s Translation of

4.1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ng Fuzzy Language

4.2 Strategies of Dealing with Fuzzy Beau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有句意大利名言说“翻译即背叛”。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翻译的尴尬境地。可以说翻译是一项具有巨大挑战性,并且充满遗憾的事业。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文化、历史的不同等原因,译者往往只能独享原文之美,却很难成功地在译文中再现这种美,从而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一样享受这种美。
  翻译的这种遗憾在处理模糊语言时最为明显。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同时也是所有语言的一个共同特征。在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这些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以使文学艺术穿越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从而扩大艺术空间,获得审美情感。虽然模糊美是语言的共性,汉语英语皆享此美,但是汉语和英语在模糊美的表达和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汉语的优点就在于它的模糊性”。汉语是一种意境性语言,它注重整体感应,讲求意合,不追求严格的逻辑与分析。而英语却更注重逻辑和分析,讲求形和,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因为这些差别,在汉译英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对汉语模糊美的磨蚀。因此,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已经对模糊语言做了一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语义学、语用学视角进行的,而很少与翻译实践挂钩。到目前为止,针对中国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模糊美的磨蚀以及再现的研究更是少见。
  再者,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把文学研究从以作者作品为中心转向了以作品读者为中心。接受美学着重研究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探索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强调作品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该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译介和接受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文学作品一般偏爱使用模糊性语言,在这些模糊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意义空白”和“意义不确定”。这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模糊美感,给读者以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模糊美感可体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上,丰富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成功运用模糊语言的典范。《水浒传》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并被译为各国文字广为流传。然而对其模糊语言的翻译所进行的研究却很少。
  因此,本文从语言模糊性角度出发并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水浒传》在汉译英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与保真情况。本文首先简略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定义,国内外关于模糊语言的研究情况以及什么是模糊美,模糊美的特征等。然后,从接受美学视角具体分析了沙博理翻译的《水浒传》中对于模糊美的磨蚀,并从民族心理原型、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其根源。然后,分析了译文中模糊美的再现,并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再现模糊美所应具备的先决条件。基于对沙博理所译《水浒传》中模糊美的磨蚀与保真情况,作者提出了对模糊美进行翻译的三种方法,希望能对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美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