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圣爱”的比较研究
【6h】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圣爱”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四、论文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儒家“仁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仁爱”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孔子的“仁爱”思想

第三节 孟子与荀子的“仁爱”思想

第四节 宋明理学的“仁爱”思想

第二章 基督教“圣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圣爱”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圣爱”思想

第三节 阿奎那与邓斯·司各脱的“圣爱”思想

第四节 路得与加尔文的“圣爱”思想

第三章 “仁爱”与“圣爱”特质的比较

第一节 “爱”的原则: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第二节 “爱”的属性:伦理性与属灵性

第三节 “爱”的目的:内圣外王与荣耀上帝

第四节 “爱”的表现:现世政治约束与禁欲主义

第五节 “爱”的内涵:人之爱与神之爱

第四章 “仁爱”与“圣爱”比较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仁爱”和“圣爱”都是道德规范

第二节 对“仁爱”思想和“圣爱”思想比较研究的再思考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百花齐放的文化领域,中西文化既有竞争又有融合,特别是中国儒家“仁爱”思想与西方基督教“圣爱”思想。“爱”是儒家和基督教思想的构成核心,同时也是人类最珍贵的瑰宝。然而由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人性观,导致了儒家“仁爱”和基督教“圣爱”这两种“爱”的不同。文章以儒家“仁爱”思想和基督教“圣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其思想特质、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比较来分析其异同。本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阐述了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及其意义。第一章研究儒家“仁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儒家“仁爱”思想的产生开始,通过孔子对“仁爱”思想的理解,孟荀两人在人性论上的讨论和宋明理学对于“仁爱”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来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第二章研究基督教“圣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从基督教“圣爱”思想的产生开始,通过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对“圣爱”思想的解释,阿奎那与邓斯·司各脱在理解“圣爱”思想上所出现的分歧以及16世纪路得与加尔文对“圣爱”思想的改革来阐述基督教“圣爱”思想。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通过特质的比较阐明儒家“仁爱”思想和基督教“圣爱”思想在各自思想的基本原则、本质属性、终极目的和现实实践方面的差异;之后也阐述了两种思想在其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上的异同,从而对“仁爱”思想和“圣爱”思想比较研究作出再思考。但是由于作者涉及比较文化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限,难免存在局限性,在此我期望未来能有机会更为有效和深入地进行中西方之间的文化比较,尤其为儒家“仁爱”思想和基督教“圣爱”思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