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戏曲改良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戏剧形式之生成
【6h】

戏曲改良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戏剧形式之生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绪论

0.1论题的缘起

0.2相关概念和问题的厘清

0.3研究现状评述

0.4研究内容概述

1晚清戏曲改良与现代戏剧形式生成的历史语境

1.1政治危殆下的中国社会

1.2崭新社会、阶层的兴起和现代城市文化语境下的市民社会

1.3西方思潮影响下的市民社会——以上海为中心

2古典戏曲与晚清戏曲改良运动的发生

2.1古典戏曲的起源及发展流变间析

2.2古典戏曲的体系特征

2.3晚清戏曲改良运动的发生

本章小结:

3社会达尔文主义对现代戏剧形式生成之影响——以“五四”戏剧改良为中心

3.1清末民初时代语境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3.2戏曲“程式化”迈向终结

3.3戏曲唱腔与西方现代戏剧音乐的联系与区别

3.4由“大团圆”结局向悲剧结局的转变

本章小结:

4后“五四”时期的崭新新剧形式

4.1后“五四”后的戏剧发展概况

4.2陈大悲及其爱美的戏剧

4.3国剧运动

本章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戏剧形式,是依托戏曲改良的背景,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殆下,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才得以生成的。在这个渐进演化的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戏剧形式,既有早期的文明新戏、时装剧、高潮期的五四戏剧,又有中兴时期的爱美剧与国剧,以及30年代以来的抗战剧和国防剧。形式的渐进更替,既是中国戏剧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同时又是戏剧这种舶来品不断本土化的过程。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从陈季同的《中国人的戏剧》、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陈独秀的《论戏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到“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的诸多论争,再到当代学者董健、陈白尘、田本相等的著述,戏剧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一极而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可以说,理解了戏曲是如何向现代戏剧形式转化的,也就理解了民族话剧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现代文学,尤其是现代戏剧形式的流变作出客观的、历史的叙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曲和后来居上的“舶来品”话剧,在当代仍然充满活力,并且拥有较多的观众,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长时间以来,研究者大都把戏曲和戏剧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形式进行独立的探讨和研究,却很少将戏曲和戏剧放在同一视域,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亦未能对戏曲向戏剧转化的嬗变过程作出具体阐述分析。笔者试图以客观的史料,回归历史现场,以期找到新的戏剧形式萌生的历史脉络,并发掘出戏曲在现代戏剧形式形成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独特作用。与此同时,笔者亦希望戏剧对戏曲所施加的影响,以阐明戏曲与戏剧之间所存在的复杂而又深刻的内在联系。
  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戏曲改良与戏剧形式生成的历史语境,晚清社会的政治危机为戏曲改良的发生提供了契机,新阶层的出现以及城市文化的兴起为戏剧形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就这样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下,由戏曲向戏剧的转化终于不期而至。第二章主要梳理分析晚清戏曲改良的发生背景和历史过程,只有了解古典戏曲的源流和体系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改良的原因,也才能对整个戏曲改良的发生过程有深刻的洞察、对戏曲改良的不彻底有明确的体会,从而寻找到五四文学革命中“戏剧热”的发生缘由。第三章分析了五四戏剧成熟和完善的社会文化动因及艺术表现形态,晚清戏曲改良之后,五四时期又掀起戏剧改良的高潮,在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了晚清戏曲改良遗留的弊端,渐趋完备,音乐等戏剧的主要形式因素,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现代戏剧已然诞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良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弊端,为其后戏剧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一系列难解的瓶颈性问题。第四章对五四之后戏剧改革的余绪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戏剧形式的探索并未终止,在历史的进程中,新的戏剧形式不断涌现。为了实现戏剧的中兴,爱美剧和国剧运动应运而生,给现代戏剧形式注入了源头活水。其后,戏剧为了声援抗战,戏剧也出现了“抗战剧”和“国防剧”相继受到广泛关注,它们遂而成为现代戏剧向当代戏剧转换的一种过渡形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