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冲击效应的非对称研究
【6h】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冲击效应的非对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目的

0.1.3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0.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0.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0.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0.3.4 论文主要创新点

1 相关概念梳理与理论概述

1.1 相关概念梳理

1.1.1 货币政策的目标

1.1.2 货币政策的工具

1.1.3 股票市场与股价收益率

1.1.4 股票市场非对称性

1.2 基本理论概述

1.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2.2 有效市场理论

1.2.3 理性预期理论

1.2.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1.2.5 托宾的Q理论

1.2.6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2.7 信贷约束理论

1.3 本章小结

2 货币政策冲击股票收益率的机理分析

2.1 货币政策一般传导机制

2.1.1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2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3 信贷传导机制

2.2 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一般性影响

2.2.1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

2.2.2 利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

2.2.3 信贷供应量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

2.3 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性影响

2.3.1 资产组合效应

2.3.2 心理预期效应

2.3.3 融资约束与金融加速器效应

2.3.4 风险偏好与投资者情绪效应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3.1 我国货币政策历史沿革

3.1.1 1984-1997年的货币政策

3.1.2 1998-2008年的货币政策

3.1.3 2008-2015年的货币政策

3.2 我国股票市场历史沿革

3.2.1 1990-1998年的股票市场

3.2.2 1999-2004年的股票市场

3.2.3 2005-2007年的股票市场

3.2.4 2008-2015年的股票市场

3.3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股票收益率的现状

3.3.1 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和弊端

3.3.2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效果分析

3.4 本童小结

4 数据的统计特征分析与计量经济学检验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变量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1.3 数据处理

4.2 数据描述性统计

4.2.1 货币政策基本统计量分析

4.2.2 股价波动基本统计量分析

4.3 实证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4.3.1 平稳性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脉冲响应分析

5.1 股票收益率波动脉冲响应模型介绍

5.1.1 向量自回归模型

5.1.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5.1.3 脉冲响应函数

5.2 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的构建

5.2.2 最佳滞后期选择

5.2.3 参数估计

5.3 股票收益率波动脉冲响应分析

5.3.1 脉冲响应函数

5.3.2 方差分解

5.3.3 股票收益率脉冲响应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冲击效应的非对称性分析

6.1 非对称性研究相关模型介绍

6.1.1 事件研究法

6.1.2 MS-VAR模型

6.1.3 STAR模型

6.2 STAR模型的构建

6.2.1 建立线性VAR模型

6.2.2 确定转移函数

6.2.3 选择STAR模型形式

6.3 基于STAR的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6.3.1 线性估计

6.3.2 非线性模型检验

6.3.3 STAR模型形式判断

6.3.4 非线性参数估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利率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冲击

6.4.2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冲击

6.4.3 信贷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冲击

6.5 本章小结

7 政策建议和全文总结

7.1 政策建议

7.1.1 央行选择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股票市场状态

7.1.2 证监会应提高股票市场化程度

7.1.3 央行应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7.1.4 监管部门加强立法,培育良好投资环境

7.2 研究结论及全文展望

7.2.1 全文总结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股票市场自成立已有25个年头,各项制度日益完善。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股票市场经历了长达7年熊市,然而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突然开始升温,尤其是在2014年11月22日央行突然降息刺激下,A股走出了新一轮牛市行情,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相比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促进股票市场发展实现了经济复苏,我国当下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社会融资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研究我国货币政策能否影响和促进股票市场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居民的财富收入具有现实意义。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但多采用线性计量方法,而国外最新研究,货币政策在不同股票市场状态下的影响是不对称的。而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冲击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存在空白,且绝大多数学者单一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因此,系统研究我国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性冲击,对提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对股票冲击效应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创新性贡献:首先,在研究方法上从线性和非对称性出发,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STAR),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冲击。其次,在研究视角上,设置了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供应量三个维度作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组合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性冲击效应,这也是我国多个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非对称性冲击的首次研究。再次,详细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不足,并结合相关经典理论解释了实证研究部分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造成非对称性冲击的深层原因。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一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非对称性冲击是市场中存在的资产组合效应、投资者情绪效应、预期效应、信贷约束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效应共同作用效果。二是股票收益率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并不显著,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采用线性模型并不能很好解释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三是通过STAR模型的转换函数显示,在我国股票市场的两个市场状态,转换点为0.0531收益率处,在高收益率和低收益率市场状态下,货币政策工具对股票收益率冲击的方向和程度各不相同。总体上紧缩的货币政策对牛市的降温作用要小于扩张的货币政策在熊市阶段的刺激作用,但各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冲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