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佛教业力思想研究
【6h】

佛教业力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业力思想研究状况

三、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

四、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佛教业力思想缘起与义涵

第一节 古代印度宗教对业力的阐释

一、从《梨俱吠陀》到《梵书》时期的业力思想探究

二、奥义书对业力思想的发展

三、正统派婆罗门教与沙门思潮对业力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业力思想的系统化及佛教的继承与发展

一、佛教业与业力的涵义

二、佛教重知识的特性与业因的诸种分析

第二章 佛教业力思想的分类与特性

第一节 业在不同层面上的分类

一、业的起点分:身、口、意三业

二、业的“道德分”:善业、恶业与无记业

三、业的主次分:引业和满业

四、业的关系分:共业与不共业

五、业报的时序分:定业与不定业

第二节 业力的特性

一、业决定性

二、业增长广大

三、不遇未造业与已造业不失

四、业力性空

第三章“业力”在现代语境中的价值考量

第一节 业力思想的性质界定

一、业力思想与神意中心说的区分

二、业感缘起与自然业感说的区分

第二节 业力与“意志”

一、业力与“意志”的共性

二、业的消除与“生存意志”的否定

第三节业力思想与自由精神

一、业力思想与命定论思想

二、业力思想对人心的调适与培养

三、业力与自由的“相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后记

展开▼

摘要

业力思想在佛教理论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佛教轮回、解脱等思想就是在业力思想的基石上建立起来的。业力思想在佛教产生之前的古印度思想中就已经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因此若要系统地讨论佛教业力思想就必须从业力思想的起源开始探索。纵观印度宗教历程,业力和轮回思想几乎遍布于每个印度宗教思想领域,从《黎俱吠陀》到《梵书》再到《奥义书》,业力的起因、解脱、业报轮回思想等理论,古印度思想家们都有着不同的阐释。佛教从一开始的理论路向便与古印度时期的宗教哲学思想有些不同,佛教理论极重视知识理性,佛教对于理论立足点的分析较之前的其他宗派理论更加详细、更具知识性,在一些前人并没有充分理论支撑的点上,佛教的说法就显得更为理性,因此佛教业力思想整体上更为丰富具体,理论体系也更加完善,理清业力思想体系以及业力诸种特征也是把握佛教思想的重要前提,不论对于信众还是学者而言,把理论讲清楚才能避免盲从与误解,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民族的大多数人都以业力思想以及相类似的宗教理念作为其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但是由于在没有规范、系统地研究业力思想,理论内涵仍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又与佛教世界观、认识论等思想结合解读,就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误解。最后,讨论业力思想在宗教视域下的性质界定是为更清晰的找准业力的理论地位,以及业力思想与命定论、自由意志的讨论则是意在破除业力思想是硬决定论、宿命论、神秘主义的误解,还原业力思想之决定与自由相容的原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