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胡希恕治伤寒学思想研究
【6h】

胡希恕治伤寒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胡希恕生平与学术思想简介

一、 胡希恕生平简介

二、 胡希恕学术思想简介

(一) 崇尚实践慎于立言

(二) 崇尚经方不弃时方

(三) 尊重古人兼采西学

第二部分 胡希恕治伤寒学思想研究

一、 主张古方可以治今病

(一) 对“古方可治今病”的认识

(二) “古方可治今病”的临床应用

二、 对伤寒与内经的认识

(一) 《伤寒论》与《内经》体系不同

(二) 《伤寒论》脱胎于《伊尹汤液经》

三、 方证才是辨证的尖端

(一) 方和证的关系

(二) 方证辨证思想

(三) 方证辨证的价值

四、 经方用药规律探析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三) 用药规律讨论

五、 六经辨证与五脏辨证的比较

(一) 对六经的基本认识

(二) 六经辨证与五脏辨证比较

六、 对伤寒温病的认识

(一) 伤寒温病实为温病

(二) 治疗禁忌及其变证

七、 少阴病属于表证

(一) 虚则少阴,实则太阳

(二) 少阴病提纲及脉证

(三) 少阴病治则及禁忌

(四) 少阴属表常见方证

(五) 少阴病转属

(六) 少阴病临床举例

八、 对半里半表的认识

(一) 半表半里的渊源

(二) 对厥阴病篇的探究

(三) 半表半里的排除诊断

(四) 三阳三阴叙述次序问题

九、 关于脉学的论述

(一) 平脉与病脉

(二) 诊脉之法

(三) 辨脉之法

十、 运用经方的三辨

(一) 辨病位

(二) 辨病性

(三) 辨方证

(四) 临床举例

讨论

一、 衷中参西

二、 成功之因

(一) 刻苦博学

(二) 重视实践

(三) 慎思明辨

(四) 严谨笃行

三、 学术之偏

(一) 六经源于《内经》

(二) 少阴属表问题

四、 运用经方的几点启示

(一) 摆正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二) 关于经方加减问题的探讨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搜集胡希恕讲课录音、病案和讲义复印件,研读胡希恕的弟子所出版著作,对胡希恕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梳理和分析总结,尤其对有关《伤寒论》和经方的认识及学术思想,从“古方可治今病”、“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六经与五脏辨证异同”、“脉学认识”、“运用经方的三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胡希恕师从清末太医学生王祥徵进士,后任职于北京中医学院,一生致力于仲景学说的研究。其在研究伤寒学术思想的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伤寒与内经体系不同”、“伤寒温病实为温病”、“少阴主表”等学术观点,大大丰富了仲景学说,为《伤寒论》学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胡希恕治学严谨,慎于立言;崇尚经方,不弃时方;尊重古人,兼采西学,每有心得或疑问都记录在册,其点点滴滴都闪烁着一个智者对仲景学术参悟的智慧之光,对后世学者的启发颇大。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系统地对胡希恕经方学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梳理探讨,进一步丰富仲景学说,为《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对胡希恕经方辨证等临床思维进行分析总结,挖掘其中辨证论治的合理成分,为中医的临床和经方的运用提供典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