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白药对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及血小板活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6h】

云南白药对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及血小板活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 手术方式与围手术期处理

3.1 手术及体外循环方法

3.2 围手术期处理

4. 偏倚的避免

5. 标本收集与检测

5.1 标本采集与保存

5.2 检测与记录指标

6. 数据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3. 术后引流量

4. 输血量

5. 血常规检测

5.1 血红蛋白(HB)变化

5.2 血细胞比容(HCT)变化

5.3 红细胞计数(RBC)变化

6. 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6.1 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

6.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

6.3 凝血酶时间(TT)变化

6.4 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变化

6.5 D-二聚体(D-dimer)变化

6.6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

7. 血小板相关指标检测

7.1 血小板计数(PLC)变化

7.2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变化

7.3 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变化

8. 不良反应

讨论

1. 云南白药的历史源流及组方配伍

2. 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病机

2.1 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的探讨

2.2 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机制

3. 药物治疗措施

3.1 抑肽酶(Aprotinin)

3.2 ε-氨基已酸(ε-Aminocaproic Acid,EACA)

3.3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

4. 云南白药对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4.1 现代药理学研究

4.2 临床研究

5. 云南白药对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血小板活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5.1 现代药理学研究

5.2 临床研究

6.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名词与中文名词对照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体外循环(CPB)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和血小板活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CPB二尖瓣置换术患者25例,随机分为云南白药组(n=10)与对照组(n=15)。云南白药组于术前三天口服云南白药胶囊0.5g/次,4次/日,连续服用三天,并于术前1小时口服保险子一粒;对照组于术前三天口服淀粉胶囊0.5g/次,4次/日,连续服用三天。全部患者于口服云南白药前一天(基础值,T0)经肘正中静脉、术中于麻醉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分钟(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分钟(T3)、手术后24小时(T4)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不等量静脉血,注入EDTA试管,立即送检验科,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C)、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时间(TT):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云南白药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和血浆a-颗粒膜蛋白(GMP-140),用比浊法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用硅藻土激活剂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记录术后8小时、8-24小时、24小时总心包纵隔引流量,术中、后输血量。
  结果:1、云南白药组术后各时段引流量及术中、术后输血量均少于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云南白药组术后24小时F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各时点ACT,术后24小时RBC、PLC、TT、APTT无明显差异(均P>0.05)。3、与基础值相比,云南白药组T1时PLC略有降低,GP-ⅡbⅢa、GMP-140略有升高,但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T2时PLC达最低值(P<0.01),GP-ⅡbⅢa、GMP-140达峰值(前者P<0.01,后者P>0.05);T3-T4时PLC、GP-ⅡbⅢa和GMP-140恢复至基础水平(均P>0.05)。
  结论:云南白药具有减少围手术期输血量及术后出血量的作用趋势,对外源性凝血途径有促进作用,降低术后高凝状态,对术前血小板活性无显著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