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鲁迅与张爱玲的女性观比较
【6h】

鲁迅与张爱玲的女性观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上篇

一、关于“母亲”形象——对传统母亲形象的解构

二、关于爱情问题

三、关于婚姻问题

四、关于女性的贞操问题

中篇

一、关于女性的生存困境问题

二、关于女性的异化问题

三、关于女性的弱点问题

下篇

一、关于女性的教育问题

二、关于女性解放问题

三、对何为真正的女性解放的思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鲁迅与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为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都对中国女性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有独特的否定性思维方式,因而往往比普通人看得更深更远。他们在现代文学史上以不同的创作风格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两处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但在女性解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上,这两位作家却有许多颇为一致的观点。但他们毕竟是时代、性别、人生观、世界观不同的作家,不同之处更多。本文旨在从他们在女性问题上的创作及个人实践方面来考察他们女性观的异同,并试图将他们的女性观置于中国妇女解放这个大背景中,以衡量它们各自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主体分为三部分。上篇:他们的小说都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反拨,体现出对传统观念冷静、清醒的叛逆和批判精神。对爱情鲁迅是肯定的,而张爱玲则持怀疑态度。他们的婚姻观总体上是一致的:对包办婚姻的否定;对一夫多妻制的否定。鲁迅认为节烈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并提出了新的道德标准。张爱玲在作品中也涉及到女性的贞操与守节问题,总体上是与鲁迅的观点一致的。 中篇:他们关于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的共同之处在于:女性要摆脱生存困境必须从女性精神的改造和女性自立意识的觉醒着手。他们在有关女性因得不到正常人情欲的满足而变态的方面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鲁迅主要强调的是女性受男性中心社会的压迫而导致的异化,目标指向的是传统文化的“吃人”性;张爱玲关注的是人性的异化,即由“人”变为“非人”的过程和人性的荒凉。他们对女性弱点的反映是有不同的出发点的,鲁迅是从改造国民性的立场出发的,张爱玲是从女性立场对女性所做的自审。 下篇:他们都很重视女子教育,并亲身投入到女子教育的实践中。鲁迅认为女性的异化和地位的低下是男性一手造成的,但张爱玲却以为女性的异化也有女性自身的原因。他们都认为男女平等是地位上的平等,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鲁迅认为获得经济权是女性解放的第一步,女性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张爱玲主张男人回复到男人本性,女人回复到女人本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