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最后一节进攻特点的研究
【6h】

对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最后一节进攻特点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世界篮球运动飞速发展,各大洲、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差异越来越小。以美国、塞黑为代表的传统强队受到挑战,阿根廷、意大利等新兴力量代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篮坛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奥运会作为检验一个国家乃至地区篮球实力,展示自身魅力的大舞台,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任何国家都想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因此,奥运会男篮比赛不论实力的强弱,各队都会力争打出自己的特点。中国男篮作为亚洲篮坛劲旅,攻击能力同世界优秀男篮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27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无论从投篮次数和命中率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对手,连败给中国队的新西兰和意大利在总投篮次数和2分投篮次数方面也高于中国队,在关键的同法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总投篮次数少于对手30次。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队的进攻能力更是有所下降,面对对手的攻击性防守中国男篮显得束手无策,场均得分64.86分,落后于平均得分最高的立陶宛28.69分,列倒数第二位,仅超过排名倒数第一的安哥拉1.03分,与其他各队的差值相当大,总得分还低于少赛一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塞黑。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尤其是近两届奥运会上的成绩与自身实力和国人的期望值有很大差距,其中中国男篮的进攻能力差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各国实力水平的接近,比赛的最后一节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阶段。28届奥运会上,前世界冠军塞黑输给中国、新西兰,排名第七的西班牙也分别战胜过冠亚军阿根廷和意大利,季军美国与第四名的立陶宛互有胜负,美国队在小组赛也输给过第六名的波多黎各,小组赛阿根廷赢塞黑、西班牙胜新西兰、意大利胜阿根廷、立陶宛击败美国,分别只赢了1分、4分、1分和4分,都是最后时刻才显示出强队风范,拿下了比赛。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中多次出现最后时刻被对手翻盘的局面,因此对比赛最后一节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一节体现的不仅仅是心理因素,更是队员体能、教练员对比赛的控制能力、“板凳深度”等综合因素的较量。本文以参加27、28届奥运会的中国男篮及其对手为研究对象,以最后一节的常规统计指标、进攻方式、进攻区域和得分点为研究指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近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及其对手最后一节的进攻特点,找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在最后一节进攻特点的差异,为今后我国男篮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1篮球比赛的最后一节将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中国男篮在比赛最后一节的进攻以阵地进攻为主,而在阵地进攻中又以个人机动进攻为主;世界强队在最后一节尽管也是以个人机动进攻所占比例最多,但是与其他进攻方式差别不大。 2中国男篮在两届奥运会中最后一节快攻次数,成功率和快攻占总得分的比率均远远少于对手,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快攻是世界强队除个人机动进攻外最主要的得分方式;快攻也是各队成功率最高的得分方式。 3中国队和世界强队最后一节的衔接段进攻次数28届多于27届,结合现代篮球发展趋势和衔接段进攻的特点来分析,衔接段进攻将成为各国更加重视的进攻方式。 4最后一节中国队1区得分(8.33分)远远少于对手(12.5分),1区的得分主要靠中锋,表明中国男篮前锋和后卫很少深入内线进攻;国外强队1区得分由前锋(7.00分)、后卫(2.17分)、中锋(3.33分)共同组成,反应出国外强队1区攻击性强、得分点多。 5中国男篮在28届奥运会最后一节的进攻能力较27届有所下降,具体表现在:(1)得分点少,2区的无球移动少,小组配合少,尤其突分和传切配合与对手存在显著和高度显著性差异;前锋和后卫在1区进攻次数少。(2)快攻和衔接段进攻得分28届低于27届,表明中国队在最后一节的进攻方式单一、进攻速度更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