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权力”之眼的透视——启蒙话语与“五四”美术革命
【6h】

“权力”之眼的透视——启蒙话语与“五四”美术革命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五四”美术革命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章福柯“话语—权力”理论介绍

第一节福柯与话语

第二节话语与权力

第三节权力与真理

第四节权力与“规训”

第二章启蒙话语与“五四”美术革命

第一节启蒙话语与“科学规训”

一、启蒙话语的流行

二、“科学规训”的生成

第二节美术界权力话语的生成——“写实改造中国画”

一、“科学规训”下思想界的呼求

二、“科学规训”下徐悲鸿的实践

三、“科学规训”下美术界的话语交锋

四、写实体系的可复制性特点

第三节美术界权力话语的再生产

第三章启蒙话语的反思与中国画“现代性”的考辩

第一节一场没有完成的“启蒙”

一、来自西方的诘难

二、“五四”启蒙话语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一次没能彻底的革命

第三节中国画“现代性”的审视

一、西方模式的“祛魅”

二、中国情境的问题意识

三、“和而不同”的心态

注释

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纵观近现代美术史,中国美术发生最大变化的时期是“五四”时期,而且整个20世纪的中国美术几乎都从“五四”美术的母体上分蘖出来,其中的演进与传承,直接分娩了今日美术的两难状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作为社会文化形态重要内容的美术,也被纳入这股时代洪流中。“五四”新文化主倡者们在高擎“文学革命”旗帜的同时举起了“美术革命”的大旗,并以此为契机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美术运动。新时代的美术家们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大胆冲破旧形式的束缚,主张师法自然、写生实物、反映客观,使通俗化、大众化的写实主义美术成为时代宣扬的主旋律,这对其后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对待传统紧抱死守、全盘西化抑或“拿来主义”,自“五四”伊始就被人们思考评论着;“写实改造中国画”是始作俑者还是开风气之先更为人们广泛争议,甚至出现鸡同鸭讲、风牛马不相及的各执一词。本文试图以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之眼来观照这一时段的美术,力图论证是启蒙话语下的“科学规训”使“写实改造中国画”生长为权力话语,从而规定着五四美术的面貌,并把落脚点放到了中国画“现代性”之路的探索上。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是后现代主义群体中的领军人物。他的思想怪异、与众不同,却博大精深、影响广泛。他是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权力——来构筑其理论框架的,在西方,福柯甚至被称为权力哲学家。福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转向了系谱学的研究方法。在考古学时期,主要侧重对相互孤立的话语实践的研究,而在系谱学时期则是侧重对权力运作的研究。他用微观的权力学解构传统上以统治权力为核心的宏观权力学,将权力视为一种关系、网络、场,认为权力是无主体的、非中心化的,强调真理是权力话语建构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训”这一概念。本文正是运用这一方法,考察了“五四”启蒙时期“写实改造中国画”成为权力话语的社会学原因。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米歇尔·福柯话语-权力理论的介绍。第二部分在集中论述了“五四”时期整个中国“科学规训”的形成之后,分析了“写实改造中国画”生长为权力话语的内部机制。对历史文本的回顾是为了启发现实问题的解答,文章的第三部分就在反思启蒙话语和“五四”美术革命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的“现代性”之路作出了疏浅的回答,即西方模式的“祛魅”、中国情境的问题意识及“和而不同”的心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