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h】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回顾

2、关于自我和谐研究的回顾

3、关于自尊研究的回顾

4、关于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

5、关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以及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回顾

6、问题提出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

研究一《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修订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研究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也编制了或修订了一些测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量表,但这些研究中还没有见到“自我和谐”因素的介入。因此本研究选取“自我和谐”这一因素,来考查父母教养方式在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和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高中生的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依据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济南、菏泽市各一所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级各2个班,共498名高中生,运用装订成册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船U)、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尊调查表(SES)和作者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分别做了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和心理健康的状况描述和差异分析,以及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独生/非独生差异,具体表现是:城市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但同时也给子女较多的过分干涉;农村父亲给其子女的惩罚严厉较多。女孩子较多的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男孩子更多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父母给予独生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但母亲对独生子女的拒绝否认也多于非独生子女。 2、高中生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高于农村学生。男生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程度高于女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自我和谐程度没有差异。高一学生的灵活性高于高二年级学生。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城乡、性别和年级差异。 3、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年级和独生/非独生差异,城市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学生。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并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和多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高二学生好于高一,但二者的差异较小。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 4、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自我和谐和自尊存在密切关系。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自我和谐和自尊水平的提高。相反,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阻碍子女自我和谐和自尊的发展。 5、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高中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和总分存在显著相关,但有些相关关系在控制了自我和谐或者自尊因子后变得不显著,可以推论,有些父母教养方式因子是通过自我和谐或者自尊的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 6、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某些因子对高中生的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自我和谐的多数因子能较好预测自尊和心理健康的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