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应用中的研究
【6h】

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应用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 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仪器与方法

2.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3.1 病理结果

3.2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3.3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第四章 讨 论

4.1 超声造影原理

4.2 超声造影的病理学基础

4.3 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

4.4 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病灶中的应用

4.5 超声造影技术展望

第五章 结 论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在肾脏囊性肿块中的造影特征,鉴别其良恶性,为囊性肾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超声检查发现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35例,肿块38个。详细记录患者临床信息。首先使用传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US)检查并获得肿块最佳切面的图像,观察并记录其位置、大小、形态、囊壁、内部的回声(有无分隔及实性结节)及血流情况;然后切换到造影模式,通过肘正中静脉快速注射微气泡超声造影剂声诺维2.4ml,再迅速推注5ml生理盐水,观察造影动态过程3-4min,所采集的图像及造影全程存盘并待脱机分析。感兴趣区域选定为病灶内造影剂填充最佳区域,通过软件自动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获取造影的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AUC)三个参数。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结果做统计学的分析处理。
  结果:1、35名受检者38个肾脏囊性肿块中良性肿块18个,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主要以无增强、薄壁增强、增强分隔少或纤细为主,多边界清晰,增强模式主要以慢进快出、同进同出多见。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表现为圆滑、低平。
  2、35名受检者的38个肾脏囊性肿块中恶性肿块20个,造影后主要表现为高增强,造影特征性表现主要以厚壁增强、分隔处增强增厚及实性结节增强为主,增强后肿块多边界不清晰,增强模式主要以快进慢出多见。时间-强度曲线的形态多表现为上升支较陡直,而下降支较平缓。
  3.38个肾脏囊性肿块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的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良恶性肿块间造影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参数、增强模式及造影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超声造影检查比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肾脏囊性病灶良恶性的造影特征性表现、增强模式及其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对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诊断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度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