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h】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的关于人类智能的学说,这一理论在美国和世界很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近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也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支持,随着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面对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严格筛选中败下阵来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个特殊群体。如何恢复这些学生的自信?又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呢?而多元智能告诉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并要善待差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强势智能,因材施教、扬长补短,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如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等。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方案,课题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开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任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对同一个实验结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有正确的评估,主张根据学生的智能强项作为突破,通过多种切入点去学习同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能更好的发挥职业学生的优势智能。
   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入手进行探讨和研究的:
   第一部分的主要论述了当前教育改革现状下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第二部分是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包括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情境,针对不同学生的起点进行分层次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特点开发了教学任务案例,以及针对任务案例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以枣庄经济学校08中计一班为实验班,08中计二班为对比班进行实践,提出了具体的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方案及实验过程,列出了枣庄经济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度和进行案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及效果分析;第四部分根据实践研究的过程,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前期预测和后期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反思和问题总结,得出相关实践结论;最后一部分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对下一步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