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习得环境下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差异
【6h】

不同习得环境下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List of Tables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Brief Introduction on Speech Act Theory

2.2 The Definition of Refusal Speech Acts

2.3 A Review of Previous Study on Refusal Speech Acts

2.4 Theoretical Frameworks

2.5 Summar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Hypothesi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3.2 Subjects

3.3 Instruments

3.4 Procedure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Results of Data Collection

4.2 Data Analysis

4.3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Research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to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5.3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

参考文献

Appendix

Appendix 1 Original DCTs test in pretest

Appendix 2 Discourse Completion Text \(English Version\)

Appendix 3 Discourse Completion Text \(Chinese Version\)

Published Papers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貌理论一直是语用学关注的话题之一。上个世纪,西方的语用学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礼貌现象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有关礼貌现象最有权威、最具说服力的理论是布朗和列文森(Brown and 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以及利奇(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随后中国也有一些学者对礼貌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顾曰国,他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
  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言语行为,并且是一种“本质上威胁请求者正面面子的行为”。由于拒绝通常威胁被拒绝者的面子,因此人们在实施这一行为时常常要考虑礼貌问题,用一些礼貌策略来减缓对对方面子的威胁。
  本论文通过比较英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及英语作为外语三种不同习得条件下拒绝语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并以中文母语者的中文拒绝语作为参照,借助于一系列的礼貌原理对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用现象进行语用对比分析。
  通过与具体言语行为的结合来研究语言现象,以“拒绝”这一言语行为作为研究视点来探讨不同习得条件下英语所体现出来的异同,是此论文的独到之处。
  为了获得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本文选取532名分别来自中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学生作为受试对象;以语篇补全测试问卷(DCT)作为语料收集方法,获得了一系列语料,并运用礼貌原则对语料进行了语用分析。由于拒绝言语行为涉及给予、请求、邀请、建议四个方面,本研究选取“请求”为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更加系统科学的设计了从属于3个不同类别(拒绝者相对社会地位分别为高、低和平等)的11个情景。本论文采用了Beebe,Takahashi和Uliss-Weltze(1990)对构成拒绝言语行为的语义结构的分类法和跨文化研究框架,以受试者在这五个情景中的不同反应作为研究资料,对拒绝策略进行对比,进而从礼貌层面上对其差异加以分析研究。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三组受试者拒绝言语行为的异同:首先,从总体上比较三种不同习得条件下受试者使用的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的异同。其次,按照语义模式的顺序和频率来观察三种习得条件的受试者在每一个情景中选择拒绝策略的异同。最后,研究分析了这三组不同习得条件下受试者因被拒绝者社会地位的影响而产生的说话者策略选择的异同。统计、分析数据的结果表明:这三组受试者在以上三个层面对于拒绝策略的使用虽存在相似之处,但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习得条件下大学生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他们所采用策略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三组受试者在实施拒绝时,间接拒绝的使用频率要高于直接拒绝的使用频率。这表明在这三种习得条件下的文化都认同间接拒绝要比直接拒绝更加礼貌。另外,英语作为外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及英语作为本族语三种习得条件下受试最常用的四种间接策略也是相同的,即解释原因、劝阻、提供选择和道歉。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学生在实施拒绝时使用的策略总数要比其他两组受试者多;此外,尽管三组受试者在实施拒绝时,间接拒绝的使用要多于直接拒绝,但相比较而言,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而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对对方的社会地位更加敏感。
  研究还发现造成三种习得条件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产生差异的原因。造成三组受试对拒绝言语行为使用差异的原因除了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学习者相比较于更加重视自我形象和问题解决的西方学习者,更加注重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外,不同习得条件对该条件下学习者拒绝语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三种习得条件下受试的拒绝言语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说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方式要优于英语作为外语的习得方式。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优势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产生了影响,这些体现在学习者对拒绝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和对礼貌的正确把握上。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仍希望本论文对英语作为本族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及英语作为外语三种不同习得条件下拒绝言语行为使用的差异和原因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在英语交流中,拒绝言语行为的恰当使用和理解有指导意义;对英语教育和学习改进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