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枣庄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研究
【6h】

枣庄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枣庄地理、历史及人文环境对民间唢呐的影响

第一节 枣庄的地理、历史及人文环境

第二节 枣庄民间唢呐的起源与演奏风格

第二章 枣庄民间唢呐的形制与演奏方式

第一节 枣庄民间唢呐的构造与形制

第二节 以唢呐为主奏鼓吹乐队的演奏形式

第三章 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生存状态

第一节 唢呐音乐在民俗仪式中的应用

第二节 鲁南民间唢呐艺人班社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章 枣庄民间唢呐常用曲牌曲目分析

第一节 唢呐曲目及曲调的素材来源

第二节 枣庄民间唢呐演奏的技法

第五章 枣庄“平派”铜杆唢呐的调性转换

第一节 枣庄“平派”铜杆唢呐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枣庄“平派”唢呐的现代境遇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以枣庄为中心的鲁中南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鼓吹乐的主奏乐器——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最初的唢呐是用于礼仪和军乐等大雅之堂之中。明代以后,唢呐音乐步入繁荣发展期,开始流传于民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前辈学术成果与笔者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对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构造与形制、曲牌与曲目以及演奏技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以滕州为发源地的“平派”铜杆唢呐及其调性转变进行了剖析,并就传统唢呐音乐的困境与传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枣庄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以及对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影响。
  第二部分,研究枣庄民间唢呐的构造、形制以及鼓吹乐队的组合、演奏形式。第三部分,揭示枣庄民间唢呐的生存状态以及在民俗仪式中的运用。
  第四部分,分析枣庄民间唢呐乐曲的组成部分、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法。
  第五部分,探讨“平派”铜杆唢呐调性转变以及传统唢呐音乐的困境与传承等问题。
  通过以上这五部分的论述,对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现状进行整体性描述,为下步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