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恶”与“自由”
【6h】

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恶”与“自由”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从自由出发的“恶”的体验者

第一节 拉斯柯尔尼科夫:道德越界

第二节 斯塔夫罗金:过度体验

第三节 伊凡:此世幸福

第二章 无限自由的后果与恶之体验的导向

第一节 被否定的自由

第二节 耽于自由的诱惑

第三节 专制世界没有自由

第三章 通向救赎的“恶”与“自由”

第一节 俄罗斯大地上永动的自由

第二节 死屋里的美好

第三节 内在神性的召唤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有这样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经历了痛苦和焦虑、激情与思想的激烈交锋以及极端的生存体验,在他们身上承载着作家对许多哲学和宗教命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俄罗斯民族命运的探索。本文选择了其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斯塔夫罗金、伊凡三个人物形象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结合俄罗斯民族特点,对“恶”与“自由”这两个命题的思考及其独特内涵。
  第一章主要论述三个人物的思想及经历,可以看作是“恶”与“自由”这两个命题在作家笔下的艺术呈现。拉斯柯尔尼科夫犯下了杀人罪行,在他看来,某些高尚的人应该拥有杀人的权利和自由。斯塔夫罗金无目的地放纵自由意志,想要体验自己的力量,为此他可以什么都做,甚至包括罪恶;而深受他影响的基里洛夫则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自己的自由意志可以替代上帝的位置;伊凡因为世间存在的罪恶而拒绝了和谐世界,并讲述了宗教大法官的故事,表达了因痛苦而拒绝拥有自由,甘愿臣服于权威统治的思想。
  第二章通过三个人物的结局,从宗教哲学的角度对作家关于“恶”与“自由”的思想进行具体阐释。拉斯柯尔尼科夫所谓犯罪的自由,实际上是对自由与自我的否定,但犯下罪恶的人可以借助自身的内在神性,通过忏悔和受难,最终走向救赎。斯塔夫罗金耽于自由的诱惑无力自拔,致使人生陷入一片虚无;基里洛夫更是完全在上帝之外理解人的神性,将自身的自由意志放大到极点。他们都偏离了真正的内在神性,结局只能是毁灭。伊凡因罪恶与痛苦的存在拒绝和谐,却又主张“以恶制恶”,这其实正是对恶的臣服,而基督的宽恕才是真正引领人们走向善的力量;关于自由,作家也通过伊凡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即自由生来就是与痛苦相伴随的。
  第三章总结了作家“恶”与“自由”思想的渊源及独特内涵。俄罗斯民族天性中的自由、隐忍和谦卑,与东正教的气质是契合的,而巨大的精神自由又使复杂人性有着“趋恶”的可能,作家在此基础上洞彻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与命运;同时,作家的苦役犯身份和流放经历则让他对人性中的“恶”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上两点可以看作是作家思想的渊源。而其思想的独特内涵则在于他对人的肯定,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他没有否定人性对“恶”的选择,认为这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是自由的一种趋向;第二、他认为人完全可以借助内在神性回应上帝的召唤,主动地通过忏悔与受难走向救赎,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上帝来作出裁决。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恶”与“自由”的思考,其全部意义就在于:信仰上帝的同时肯定人,在人的身上读出基督之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