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塞缪尔·巴伯《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与观念研究
【6h】

塞缪尔·巴伯《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与观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巴伯创作分期与《第一交响曲》的创作

第一节 巴伯生平与创作分期

第二节 《第一交响曲》创作概况

第二章 《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特点

第一节 曲式与主题

第二节 节奏与节拍

第三节 调式调性与和声

第四节 配器

第三章 《第一交响曲》的音乐创作观念

第一节 “新浪漫主义”创作观念与核心

第二节 “新浪漫主义”创作观念的体现

第三节 “新浪漫主义”音乐创作观念的来源

第四节 “新浪漫主义”观念的影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美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巴伯出生于二十世纪的美国,是写作旋律的大师,因此有“音乐诗人”的美誉。巴伯的创作倾向于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有“新浪漫主义音乐实践者”的称号。
  由于受到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巴伯在寻求美国音乐特点的过程中,与欧洲传统保持联系,作品中重视个人情感的表达、旋律优美流畅、大量作品采用传统的和声技法、传统曲式结构,因此也被称为保守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探索期和成熟期。巴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几乎每种体裁都涉及到,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
  1935年春,对巴伯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巴伯凭借出色的创作获得普利策奖与罗马奖金两个奖项,其中,罗马奖学金使巴伯获得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进修学习两年的机会,正是在这次的学习中,使巴伯创作出了《第一交响曲》。《第一交响曲》于1935年8月开始创作,于1936年2月24日完成,1942年进行修改。1936年12月13日,《第一交响曲》由罗马的奥古斯交响乐团在阿德里亚诺剧院进行首演。美国首映是由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指挥Rodolf Ringwall于1937年1月21日和23日在克利夫兰演出。1937年3月24日,由罗金斯基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进行了三场交响乐的演出。同年七月,罗金斯基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再次指挥演奏了《第一交响曲》,这是萨尔兹堡音乐节上首次演奏美国作品,巴伯也因此确立了在国际音乐界的地位与声誉。
  全文主要由引言、三个章节加结语五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笔者从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思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将国内外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该论文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进行阐述。
  第一章是对塞缪尔·巴伯生平与创作分期及《第一交响曲》创作概况,主要对巴伯的生平、作品创作分期进行阐释,通过对作曲家生平和创作分期的认识,以期更深入的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第二章是对巴伯《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特点,从曲式与主题、节奏与节拍、调式调性与和声、配器四个方面对交响曲的音乐本体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作曲家的创作技法。
  第三章是笔者在第二章音乐本体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阐述,对《第一交响曲》所蕴含的作曲家创作观念进行总结。首先,提出“新浪漫主义”音乐创作观念,认为音乐是有情感的,注重音乐的抒情性,反对当代音乐创作中过分理性化的倾向。其次,对“新浪漫主义”观念在作品中的体现进行阐释,认为巴伯在保留19世纪音乐风格的同时,加入了20世纪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新浪漫主义”创作观念。最后,是对巴伯音乐创作观念产生的来源进行阐释。从三个方面总结巴伯的音乐创作观念。
  结语部分对塞缪尔·巴伯《第一交响曲》的创作技法与观念进行总结,并对创作观念带来的影响进行阐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