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对华援助的媒体因素分析(1931-1945)——以卢斯媒体帝国为例
【6h】

美国对华援助的媒体因素分析(1931-1945)——以卢斯媒体帝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

一、卢斯媒体与美国对华援助政策的关系探源

(一)美国媒体与对华援助政策关系的理论

(二)卢斯和他的媒体帝国

二、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初步塑造及对华援助的冷淡(1931-1937)

(一)美国媒体对当时中国的报道状况

(二)卢斯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初步塑造

(三)“中国形象”对争取美援的影响——以《棉麦借款》为例

三、美国媒体“中国形象”的重塑与对华援助态度的改善(1937-1941)

(一)美国媒体对报道中国态度的转变

(二)卢斯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重塑

(三)媒体因素作用下美国对华援助的改善

四、美国媒体“中国形象”的深化塑造与全面援华的开展(1941-1945)

(一)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变化

(二)卢斯媒体对“中国形象”塑造的深化——以宋美龄访美为例

(四)媒体影响下对华全面援助的开展

五、迎合与争取:中国对美国媒体“中国形象”塑造的回应

(一)设立国际宣传处,重视对美广播宣传

(二)选派知名人士赴美宣传

(三)加强与美国新闻界的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31-1945年间,美国对中国的抗战给予了各种形式的援助。但是,在对中国抗战援助问题上,美国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呈现出从刚开始置身事外到有限援华再到全面援华的发展态势。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媒体的作用是巨大的。媒体通过对中国形象的塑造,逐渐改变了美国的舆论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援助决策。本文以卢斯领导下的媒体帝国为例,分三部分,共五章对美国媒体在美国援华过程中的作用展开论述和分析。
  第一部分,即本文第一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卢斯及其领导下诸媒体的基本情况,包括卢斯的中国情结与“美国世纪”理想,以及他缔造的媒体帝国在当时美国新闻界的规模和影响力度;第二节则从理论上论述大众媒体与美国政府决策之间的关系,为本文论述的主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包括了本文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二章介绍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这一阶段,尽管卢斯媒体开始对“中国形象”进行塑造,但因为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公众舆论的力度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政府援华决策的程度,因此,美国对援助中国的态度是冷淡的;第三章介绍了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卢斯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重新塑造,激发起美国民众和政府官员对中国战事的关注,进而推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制日援华”措施;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到1945年日本投降阶段,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深化塑造,逐渐形成中国的美国化形象,并以宋美龄访美为例进行说明。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综合各种因素对华进行全面援助,包括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旨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政治援助。
  整体上看,在1931-1945年期间,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存在倾向性的。这种倾向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从报道不多到正面报道中国,再到全面塑造中国的美国化形象;另一方面,对中国存在的诸多弊端极少报道。当时在美国影响力极大的媒体帝国——卢斯领导下的时代公司,是媒体对华报道倾向性的典型代表。在以卢斯媒体为代表的美国舆论的塑造下,美国公众及政府官员心目中的中国是一种美国化的中国形象,这为中国争取美国的经济、军事以及政治援助提供了良好基础。
  第三部分,即本文第五章,主要介绍在了解了所谓的“中国形象”对中国争取美国援助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还应该认识到“中国形象”的塑造并非美国媒体一厢情愿的结果,而是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文章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中国对美国媒体塑造“中国形象”过程中的有力回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