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美学研究
【6h】

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美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标题性思维现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成因

第一节 “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一、音乐形态的综合性

二、音乐与各艺术间的审美融合

三、音乐对文化环境的依附性

第二节 “乐以载道”的艺术传统

一、“文以载道”的文艺观

二、“乐以载道”的音乐体认

第三节 “他律论”的美学传统

一、 “物感心动”的唯物音乐观

二、“知情意”相融合的音乐内容观

第二章 中国传统标题性音乐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追求写意与“意境”之美

一、 写意

二、诗意标题

三、 意境之美

第二节 以物寓人与“比德”之美

一、“比德”

二、 花木之精神

三、山水之音

第三节 观照现实与“模拟”之美

一、模拟与自然主义

二、《百鸟朝凤》、《八骏马》之例证

第三章 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功能性与工具性音乐观的弊端

第二节 “标题性思维”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借鉴意义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纵览我国传统音乐,无论是古代诸文献中记载的音乐、当代遗存的民间音乐、还是二十世纪以来的民族音乐创作大多带有文学性标题,这无疑突显出标题性因素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形态固有性和历时传承性。换言之,此种音乐思维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和审美的一种规律性、本质性特征,可谓之“标题性思维”。这一形态特征不仅早已成为学界的共识,而且成为突显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元素。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标题性思维:其一,总结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形成原因;其二,概括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的审美特征。第一章主要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乐以载道”的艺术传统及“他律论”的美学传统三个方面来总结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形成的历史、文化及美学原因。首先,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综合”偏向及其影响下形成的推崇综合音乐形态、讲求不同艺术间审美融合的文艺传统,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综合性”的文化平台,是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我国在传统文艺观上主张“文以载道”,认为艺术本体是“道”的承载工具,突出“道”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乐以载道”的音乐体认,为我国古代音乐染上浓重的思想性和功能性色彩,这无疑是促成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重要思想原因;第三,我国古代在音乐本源上持“物感心动”的唯物音乐观,并形成“知情意”相融合的音乐内容观,这使传统音乐注重对特定情感和内容的表现,突出音乐内在气韵的重要性,并将超越音响的“弦外之音”作为审美的终极追求。这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注重表现性和内容性的他律审美基础,是我国传统音乐讲求标题性思维的美学原因。总体而言,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思维是上述三个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及美学的特征,主要从追求写意与“意境”之美、以物寓人与“比德”之美、观照现实与“模拟”之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的审美特征。第一,由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意象性”偏向,使我国自古形成追求写意的审美传统。尤其与西方审美方式相比,使此特征更为突出。而且写意与意境有着共同的哲学美学基础:得意忘象。故在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作品中,通过写意手法所来塑造情景交融、物我两忘、虚实相生的意境,便成为一大审美特征;其二,受儒道思想和“以己度物”诗性思维的深层影响,使我国古人倾向于将“道德”作为观照外物的审美原则,常借外物自然属性特点来赞咏主体内在品质的高尚,将自然物的外观特征和客观属性加以人格化、伦理化、社会化,形成了“以物寓人、比德自然”的审美观。在此审美观中,外界事物远非是单纯的客观物象,而是主体道德修养和内在气质的“比附物”,这反映在审美实践中,促成我国传统标题性音乐以物寓人的“比德”审美特征;第三,我国自古讲求“天人合一”,并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形成了基于而又超于实用性、现实性的审美传统。故,在传统民间器乐曲创作、演奏与欣赏中常与自然物象、方言习俗等现实因素紧密结合,并以“模拟、模仿”手法来表现外在现实因素,由此促成我国传统音乐独具特色的“模拟性”审美特征。从本质上来讲,意境之美、比德之美、模拟之美都是对我国传统思维方式、文化思想以及美学传统的审美性映射。通过对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形成原因和美学特征的分析与概括,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知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我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美学渊源,已成为我国音乐审美的自觉方式(或曰音乐传统)。故,以辩证理论态度认知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避免其功能性音乐观之弊端,赏识“音乐之外因素”的审美内涵,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