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研究
【6h】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儿童文学语境中的幻想文学

二 幻想文学研究现状综述

三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

第二节 时代与社会语境

第三节 文化文学语境

第二章 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一节 推崇想象

第二节 回归自然

第三章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主题

第一节 爱的主题

第二节 死亡主题

第三节 追寻主题

第四章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形象

第一节儿童形象

第二节女性形象

第五章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贱斥情境

第一节 贱斥和卑贱体

第二节 驱逐卑贱:扫烟囱小儿的遭遇

第三节 边缘他者:麦克唐纳笔下的卑贱体

第四节 “我是谁”:爱丽丝的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迎来了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量著名作家不约而同为儿童创作的现象,如拉斯金、卡罗尔、金斯莱、王尔德等等。与致力于摹写现实生活细节的现实主义作家不同,这些作家倾向于描述一个具有魔力和奇异想象的天地,为现实的儿童创造出一个非现实的幻想世界。幻想文学在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井喷之势,不但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而且与现实主义文学并肩于英国文学高地。由于种种原因,幻想文学在国内外均被贬至儿童文学领域,并未受到主流评论界的应有关注。本论文即以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出发,采用历史主义批评、心理分析、女性批评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生活背景,梳理和分析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源流、其在维多利亚时代崛起的原因,并结合对幻想文学代表作的分析,进一步探究该体裁在维多利亚中后期的创作现状、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以期描述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创作概貌,并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除导论外,全文共包括五章。
  导论部分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幻想文学概念的梳理。幻想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个极其模糊的概念,历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定义。广义的幻想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囊括多种文体,狭义的幻想文学指幻想小说。二是国内外幻想文学研究现状,包括国外研究综述和国内研究综述两部分。三是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归纳本文的研究方法,明确创新之处。
  第一章为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发生。儿童幻想文学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崛起不是偶然现象,它的出现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之结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思潮等皆有密切关系,而儿童观的演变、对想象的重视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此外,中产阶级的兴起、童话的流行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第二章为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英国幻想文学与浪漫主义运动有密切渊源,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张扬想象力、回归自然是其主要的浪漫主义特征。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想象与幻想之争以及两人的诗歌创作实践都说明想象与幻想的重要地位;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坚定捍卫幻想与想象,创作了一系列童话和幻想小说,麦克唐纳则更进一步,彻底背离现实主义传统,到幻想世界中寻求更高真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幻想文学继承浪漫主义的自然观,或直视生态危机,或描写自然之美,或表现童心之纯净,或刻画田园生活之宁静,皆表现出与自然密切的联系,反映万物有灵,和谐栖居的思想。
  第三章论述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主题。爱与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本章除探讨幻想文学作品的爱与死亡主题之外,还着重讨论成长追寻主题。儿童幻想文学作品是作家献给儿童的“爱的礼物”,作家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融入作品,向儿童读者传递爱自然、爱他人的信念。死亡虽然不是儿童文学的突出主题,却是维多利亚时期作家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死亡在该时期的儿童幻想文学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儿童幻想文学作家通过书写死亡,或表达宗教上的迷惑,或表示对现实儿童命运的关心,或对抗社会的庸俗丑恶。儿童幻想文学中主人公的历险都遵循了追寻这一主题模式,呈现出出走——试炼——回归这一环形结构。儿童接受冒险的召唤,离开熟悉的场景,到陌生之地探寻,借助对他者的认识最终回归自我,实现自我成长。
  第四章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形象研究,包括儿童形象和女性形象。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创作出一系列性格与命运迥异的儿童形象,像卡罗尔笔下的精灵般女童爱丽丝、金斯莱笔下扎进河水变身水孩子的扫烟囱小孩汤姆、麦克唐纳笔下“真正的儿童”,如马车夫之子小钻石、公主艾琳等,都为形象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规定是做家庭天使,女性在该时期小说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儿童幻想文学承担了向儿童传递性别意识的职责,对女性角色的处理也反映了社会主流女性观。一些男性作家在创作中将女性刻画成传统的家庭天使,一些作家则忽略女性,导致女性角色在文本中缺席,刘易斯·卡罗尔在其两部爱丽丝小说中则颠覆了性别角色,刻画咄咄逼人的反传统女性。女作家代表内斯比特塑造的女童形象基本符合传统期待,但偶尔也刻画独立自主的反传统女性,在女性问题上表现出矛盾心态。
  第五章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中的贱斥情境。克里斯蒂娃将卑贱定义为主流文化为维持象征秩序的稳定而必须驱逐或抑制之物,而幻想文学中的儿童就是成人社会贱斥的卑贱体。不管是金斯莱笔下遭驱逐的扫烟囱小儿,麦克唐纳笔下的艾琳公主和小矿工柯迪,还是闯进地下奇境和镜子王国的爱丽丝,都是象征秩序竭力排斥的对象。儿童幻想文学通过对卑贱的揭示,认可其存在并赋予其生命力。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对英国幻想文学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进一步指出幻想文学对我们身处时代之价值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