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6h】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国内外研究综述

2.2产业集聚度测算指数

2.3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评价

3 “蓝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集聚进程分析

3.1 2001-2013年“蓝区”产业发展现状

3.2“蓝区”产业集聚水平变化

3.3 “蓝区”六地市(青岛、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产业集聚水平变化

4 “蓝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4.1产业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2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5“蓝区”产业集聚对区域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

5.1“蓝区”产业集聚对区域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分析

5.2“蓝区”向全省其他区域的产业转移模式分析

5.3小结

6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6.1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

6.2利用相关财税政策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6.3促进区域市场的开放和一体化进程

6.4实行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政策

6.5促进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协调发展

7研究展望

7.1论文研究的不足

7.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然而,经济的全球化并没有促进资源的平均分配;产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也没有趋向均衡,而是更加趋向集聚。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新的世界性经济现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下简称“蓝区”)产业集聚程度显著,使其率先成为山东省经济发达的地区,由此可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产业集聚,测算了“蓝区”产业集聚水平并以“蓝区”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特别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及“蓝区”产业集聚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依托新经济地理学考察产业集聚的发生机制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对“蓝区”向全省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笔者在引言中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从整体上对本文研究做了概括性论述。
  第二部分为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国外学者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分析不同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分析产业集聚的原因和趋势及关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问题。理论基础方面则选取了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一些名词概念及理论,包括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及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评价等内容。
  第三部分为“蓝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集聚进程分析。首先,对“蓝区”2001-2013年产业发展状况,包括三次产业的发展特点及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蓝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蓝区”六地级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及分析。
  第四部分为“蓝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蓝区”制造业为例,探索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重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
  第五部分为“蓝区”产业集聚对区域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蓝区”产业集聚对全省区域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其次,探讨了“蓝区”向全省其他区域的产业转移的模式。
  第六部分为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从政府、财税政策、市场一体化、土地整治和产业协调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第七部分为研究展望。系统地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笔者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上述七部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发展特点方面:“蓝区”第二、三产业占全省的比重基本维持不变,分别保持在49%和46%左右,但“蓝区”第一产业占全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41.8%下降到2013年的33.54%;产业结构方面:“蓝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先呈上升趋势然后呈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蓝区”第二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不高,第三产业整体集聚水平较高。(3)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倒 U型,同时,“蓝区”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处在倒U型曲线的左侧,即“蓝区”产业集聚对该区域经济增长仍起正向推动作用。(4)产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等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增长。(5)“蓝区”产业集聚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将拉大“蓝区”与山东省其他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蓝区”的工业扩散将缩小山东省区域发展差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