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历史发展研究
【6h】

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历史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一)回望与反思

(二)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本体论研究

(二)多学科探讨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一章大学教师共同体及其特征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一)共同体

1.西方学者的理解

2.中国学者的界说

3.现代意义的共同体

(二)大学教师共同体

1.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多元形态

2.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多元价值取向

3.大学教师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三)社会责任

二、大学教师共同体的特征

(一)自主性

(二)权益共享

(三)责任分担

责任分担是大学教师共同体的运作机制。大学教师共同体的责任是由其所享有的权利所决定的。责任的产生是因为

虽然大学教师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冲突不断,但是为维护大学的独立和抵御外来的威胁而结成的内部团结往往可以减

并且,他们意识到了责任分担既是一种内部要求也是一种对外承诺,否则共同体的价值无从谈起,目标也不可能实

第二章 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及历史使命

一、大学教师共同体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手工业发展

(二)城市的兴起

(三)市民社会形成

(四)教会的影响

(五)行会的产生

二、同乡会

(一)同乡会的诞生

(二)同乡会的发展

(三)同乡会的衰落

同乡会是一个独立的团体,一种职业行会组织,有着与生俱来的封闭性和垄断性。同乡会一般都有自己选举产生的

首先,由同乡会构成的大学组织很难说是一种严格的学术建制。每个同乡会都顽固地维护着自身的语言和风俗,同

其次,在意大利,学生参与“政治”和管理的空间随着学生型大学向教师型大学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小,确实使同乡

再次,16世纪后,同学会逐渐失去自身的独立性,成为文学院里的一个经过改造的教育体系,学院逐渐代替了同

三、大学教师行会

(一)大学教师行会的兴起

(二)大学教师行会的成长

中世纪大学的初始阶段,教师的誓言与共同兴趣对教学从业者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违反誓言者多是以罚款及其他

(三)专业身份的巩固

中世纪大学初创时期,教学往往由教士、牧师兼任,他们并非是专职的教学人员,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

欧洲内部不同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教育体制,催生出法国巴黎的教师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学生大学。前者

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道路充满坎坷。这期间充满了教师与主事之间争讼和教师与教俗势力之间的博弈。在大学组织的

从14世纪上半叶,以君主和市民团体为代表的世俗当局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逐渐变得越来越活跃,他们与教会携手

不过,大学的章程被频繁地执行本身,也说明了那时的大学教师并没有完全履行教师的职责,很多教师长期疏于教

四、中世纪教师行会的权利与责任

权利是法律赋予主体实现利益的一种手段。作为利益共同体的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当然也是一个权利主体。不过,

(一)法律地位的形成

1.合法性基础

合法性意味着被社会认可、接受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合法性的基础可以是法律条文、规章制度、传统习惯和价值标

合理性与现实性是相统一的,也是合法性的基础与条件。历史上的城邦、城市、王国、民族国家都是独立的个人在

2.建立法律地位

教师法团法律地位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主教负责教师的挑选和任命或者委托一名“掌校教士”来授予

1213年巴黎教长颁发的“大学的大宪章”和1231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颁发的圣谕《知识之父》限定了教长

大学教师共同体法律地位的稳固主要靠的是自己。过多地接受教皇和国王给予的特权和庇护,已经使大学融入了教

(二)权利系统的构建

1.执教权与就职礼

2.司法权与豁免权

3.罢课与迁移权

4.考试与学位制度

5.制定章程和选举代表

(三)教师行会的责任

1.大学自治

2.学术自由

3.文化自觉

自觉就是自己对某事物的认识的觉悟。它强调的是自主自发、价值认同。费孝通对文化自觉的理解是,“生活在一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的精神的三种变形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过程。他用骆驼、狮子和孩童来暗示

纵观中世纪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形成,并随着民族国家的出

第三章 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承继与发展

一、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社会背景

(一)国家干预促使大学国家化

1.国家政权干涉教育

2.大学回应社会需求

(二)知识发展带来学科分化

(三)社会环境导致发展异质化

1.社会层级特点不同

2.文化传统各具特色

3.大学体制迥异

二、教授委员会和学术评议会

(一)教授委员会

(二)学术评议会

三、学科共同体

(一)学科共同体的形成

(二)学科共同体的发展

四、承继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一)制衡世俗权力

(二)维护学术自由

(三)服务社会需求

第四章 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发展趋向

一、西方现代高等教育社会背景

(一)国家与高等教育关系深刻变化

(二)知识经济与全球化影响大学治理

1.知识经济与全球化

2.大学治理模式变革

(三)市场对高等教育调控日益凸显

二、大学教师评议会:大学传统的守护者

(一)大学教师评议会面临的挑战

(二)大学教师评议会的现实表现

1.大学教师评议会的不同类型

2.大学教师评议会的不同职责

(三)在大学治理中彰显大学传统

三、大学教师联合会:教师利益的维护者

西方欧美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即以探求高深学问为己任。在学术性即大学之灵魂的理念支撑下,随着社会对大学提

(一)大学教师联合会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快速发展,“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等观念受到威胁。许多

美国大学教师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

(二)维护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

美国大学教师联合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解决学界不公、促进学术繁荣的重要力量。1915年发表的《原则宣言

美国大学教师联合会为学术自由提供了制度保障。1915年的《原则宣言》分别从成立司法或裁决性机构,规范

美国大学教师联合会除了提供以上制度保障外,还对侵犯学术自由和职业权益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和向社会公示

(三)推动和改进高校共同治理

四、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成长的支持者

(一)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兴起

(二)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

(三)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一是提高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兴趣。在大多数学院中FLC项目的长期目标是与迈阿密大学相似的。它们是:通过教

第五章 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对我国的启示

大学教师共同体发展变化对于大学教师自身权利的诉求,对于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于公平正义的维护都起到了举足

一、我国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发展基础

有学者已经对近代中国大学教授群体的特殊时空存在方式,从大学教授群体的要素结构、能级结构和个性结构做过

(一)清末民初:传统社会转型

1.市民社会雏形产生

2.民主与科学思想形成

3.新知识阶层的出现

(二)民国时期:传统与现代并重

1.传统社会中的文化人

2.现代社会中的专业人

3.大学教师群体的社会担当

(三)新中国成立后:工具理性凸显

二、我国大学教师共同体建构的几点设想

我们在分析了自清末民初,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中国传统的“士绅社会”开始向“知识人社会”逐渐转型时期

(一)彰显学术自由,健全法律法规

(三)弘扬批判精神,探寻理想教育

结语

一、回顾与总结

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学术著作(含译著)

中文学术论文

中文学位论文

外文学术著作

外文学术论文(含学位论文)

其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已经七年,这是紧张忙碌的七年,也是收获丰富的七年。七年前,我有幸就读于导师

感谢徐继存教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儒雅的学者风度深深影响着我。我还要感谢陆有铨教授、戚万学教授、唐汉

20

展开▼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教师人数急剧增加,原有的大学教师的权威性和优越的社会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同时,受到以政府和市场为代表的来自外部社会中的各种力量的影响,大学教师的功利化价值取向日益加剧,这严重阻碍了大学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的获得和批判性反思能力的形成。因此,学界对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亟待开展。 本研究以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历史发展为主线,探究西方国家大学教师教育生活及其社会责任。重新认识历史与传统,就是理解大学教师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本身。本研究对大学教师提出一个新的解释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这种解释和研究需要回归西方国家大学教师教育生活及其社会担当本身。本研究借助对历史文献的分析,采取质性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史地探究大学教师共同体在西方的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价值取向、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运行方式,考察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真实存在样态,进而全面呈现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运作和社会责任担当的过程。 首先,本研究把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和把握。中世纪大学与大学教师共同体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当时的“教师社群”“教师社团”“教师法团”“教师行会”“同乡会”或者“教授会”等都是具有职业行会性质的组织,它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十六世纪之后,中世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办学目标发生变化,促成了欧洲大学民族化、国家化的形成。大学教师共同体以“教授委员会”和“大学评议会”的形式延续下来,各国政府开始在合法的旗帜下参与高等教育,依据国家政体建立了各自的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实施相应的管理职能。于是,在欧洲形成了讲座教授主宰教学和科研领域,与国家机构掌握上层控制相结合的学术权力运行模式。大学机构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迅速扩张,不同国家的大学教师共同体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特点,如意大利大学教师共同体的贵族化,法国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官员化,德国大学教师共同体的自治性,以及美国大学教师共同体呈现市场化、功利化取向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到来,大学教师共同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美国大学教师联合会、英国皇家学会和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大学教师共同体多样化发展的具体案例,使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发展呈现出权利、学术、专业等不同倾向,但其仍然传承着争取独立、自主管理、捍卫学术自由以及分享共同的经验和利益的共同体传统。 其次,本研究把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权益与责任放在具体社会环境下加以分析和阐释。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拥有执教权与就职礼、司法权与豁免权、罢课与迁移权、考试与学位制度及制定章程和选举代表的权利,以及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保障教师待遇等权益。大学教师共同体的权利与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欧美不同的社会层级结构、历史文化传统和大学管理体制,导致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在其迅速发展时期分化出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以法国为代表的传统信仰取向、以德国为代表的价值理性取向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工具理性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大学教师共同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法国大学教师共同体继承了政治介入的传统,彰显了其公共性存在的特征,他们塑造了一个精神上独立,勇于参与社会事务的知识阶层,担负起制衡世俗权力和重塑社会良知的重任。德国大学教师共同体崇尚科学,并通过科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来培育德国民族命运的引领者和护卫者,开启了传授知识和追求真理相结合的先河,承担起为学者自我立法和维护学术自由的责任。美国大学教师共同体在社会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裹挟中,塑造成为社会提供思想产品的生产商,他们的主要社会责任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以满足市场需求。另外,不同层面上的大学教师共同体组织形态各异。社会层面上,为大学教师维护权益的典范当属美国大学教师联合会;国家层面上,捍卫学术自由的楷模非英国皇家学会莫属;学校层面上,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专注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多元化的发展、多层面的组织共同构成了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多样化格局。 最后,本研究探讨西方大学教师共同体给我国大学教师共同体建构的几点启示。大学教师共同体要维护学术自由、维持学术秩序,使大学始终保持为智识世界增添新内容的活力,使学术事业不受外界的干扰,使大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等。他们必须设法考虑到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他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怎样使大学以一种尊重各方利益的方式对重要的社会问题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国与国之间是不同的。但不管外部环境怎样变换,大学教师共同体的内核没有变,大学教师共同体以学术追求和社会责任为人生理想的遗传基因始终不变。他们矢志不渝地争取学术自治的权力和捍卫学术机体的纯洁。 基于以上原因形成了大学教师共同体内部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不为一己之利所动,是为理念而活的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