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鲁西南民间舞蹈“担经”探究
【6h】

鲁西南民间舞蹈“担经”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担经”的起源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担经”的起源

一、“担经”的庙宇起源说

二、“担经”的神话起源说

第二节 “担经”的地理环境

第二章 “担经”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孝道”思想文化特征

第二节 民俗性文化特征

第三节 宗教性文化特征

一、佛教思想的融糅

二、道教思想的浸透

三、儒教思想的调和

第三章 “担经”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表演形式

第二节 舞步与队形

第三节 道具与服饰

第四节 唱词与音乐

第四章 “担经”的研究价值

第一节 “担经”的艺术价值

第二节 “担经”的学术价值

第三节 “担经”的育人价值

第五章 “担经”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第一节 “担经”的发展现状

一、“担经”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担经”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担经”的传统传承方式

第三节 政府采取的保护计划与实施措施

一、保护计划

二、保护措施

第四节 “担经”传承方式的创新性探索

一、走进课堂

二、走向舞台

三、走向大众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担经”是鲁西南一带的人们在庙集及祭祖时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以酬神祭祖、教人行善、向往美好生活为目的,以载歌载舞为艺术载体,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世代相传的一种民俗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共分为五章,分别来阐述鲁西南民间舞蹈“担经”,在第一章中,主要是叙述了“担经”的起源与地理环境。依据历史记录与专家学者的考古研究表明,“担经”由来已久,约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担经”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担经”起源于寺庙,也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担经”起源于民间故事或者神话传说。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地区,地处交通要道,是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安徽省四省的交界处,周朝时是郜国故都,秦朝置县,还是伯乐的故里,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第二章中,主要叙述了“担经”的文化艺术特征,“担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是宗教与传统民间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形态。首先,传统民间艺术体现在:“担经”传女不传男,由担经人继承前人艺术,通过不断的演出实践,将其与民间生活相结合,对“担经”进行了加工、润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次,宗教性体现在:“担经”起源于先人的祭祀活动,随着庙会逐渐流传发展,其唱词以及表演服装都反应出对佛教、道教的信仰,因此,“担经”有着浓厚的宗教特征。 第三章描述了“担经”的艺术特征,“担经”作为一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著名的山东民歌《包楞调》就是出自担经曲,其音乐性以及唱腔的艺术性与“担经”的舞蹈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担经”的艺术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担经”在舞步与队形、道具与服饰、唱词与音乐三个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 第四章叙述了“担经”的研究价值,“担经”表达出广大劳动人们对心绪安定、生活安逸、民众和睦的向往,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积聚,是群众艺术精湛技艺超群的体现,在推广演出时不断地完备美好,产出其独具特色的表演。“担经”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不论是在艺术上、学术上、实践中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第五章主要论述“担经”的发展与传承,“担经”是靠一代代担经人口传心授而传承的,是以庙会为媒介而出现的产物,每逢传统庙会节日,人们唱佛经、孝经、民间传说,使“担经”艺术表演不断更新、充实,代代相传、使之逐渐带有了大众娱乐性质而深受广大人们群众喜爱。“担经”促进了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的体质,继承了佛教、道教的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希望“担经”这种艺术形式能够继续传承与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