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脑幕静脉窦、小脑幕下桥静脉及岩上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
【6h】

小脑幕静脉窦、小脑幕下桥静脉及岩上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对象

2 实验设备及器械

3 标本选取及灌注方法

3.1 选择标本

3.2 浸泡标本

3.3 暴露颈部大血管

3.4 插管并冲洗

3.5 灌注颜料配制

3.6 标本灌注及保存

4 解剖方法

5 照相与数据测量

6 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 小脑幕静脉窦与小脑幕下桥静脉的解剖

1.1 小脑幕静脉窦

1.2 小脑幕下桥静脉静脉

2 岩上静脉的解剖

2.1 岩上静脉的位置与形态

2.2 岩上静脉的长度与外径

2.3 岩上静脉相关结构解剖

2.4 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

讨论

1 小脑幕静脉窦和小脑幕下桥静脉

2 岩上静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小脑幕静脉窦、小脑幕下桥静脉及岩上静脉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实施后颅窝手术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
  方法:应用10例(20侧)经10%甲醛固定并灌注彩色硅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解剖并观测小脑幕静脉窦的形态及类型;小脑幕下桥静脉的形态、分布及类型;岩上静脉(SPV)的形态、行径、入口及与周围组织标志物的距离关系。根据其解剖特点评估在临床中的意义。
  结果:在我们解剖的20侧标本中,一、有14侧出现小脑幕静脉窦,出现率为70%,在14侧中共发现21条,左侧为13条,右侧8条。根据形态、大小、位置及引流区域将静脉窦分成三型,Ⅰ型共6条,占29%。II型共10条,占48%。III型共5条,占23%。二、小脑幕下桥静脉共观察到32处,①21处桥静脉以单干引流(65.63%);7处以双干引流(21.88%);4处以三干引流(12.50%)。大多数情况下单干桥静脉汇入小脑幕静脉窦。②小脑幕下桥静脉的数目(4.98±2.49)支/例,直径(1.76±0.62)mm。③根据小脑幕下桥静脉注入小脑幕所在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4个亚组:蚓部组,共计11支,占34.37%;内侧组,共计8支,占25%;中间组,共计9支,占28.13%;外侧组,共计4支,占12.5%。多数位于小脑半球上表面的蚓部及内、中侧,少数位于外侧。三、岩上静脉发现19侧,共25支。①岩上静脉通常沿着岩骨嵴汇入内、中2/3的岩上窦。岩上静脉在个体间的变异较大。②岩上静脉的长度为(11.15士4.36)mm,外径为(3.83士0.97)mm。③岩上静脉主干分为:单干注入岩上窦有12侧(63.16%),双干型有5侧(26.32%),三干型有1侧(5.26%),缺如1侧(5.26%)。岩上静脉属支分为:单支有2侧(10.53%),双支型12侧(63.16%),三支型4侧(21.05%),四支型1侧(5.26%)。④根据岩上静脉汇入岩上窦的入口与Meckel's囊(简写MC)和内耳道(简写IAM)的位置关系将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分为三型:I型共4处,占16%。II型共16处,占64%。III型共5处,占20%。
  结论:1、熟悉小脑幕静脉窦及小脑幕下桥静脉的显微解剖特点,利用天幕下的自然间隙从不同方向可显露松果体区病变,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切除率。2、尽管岩上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变化多样,但均与MC和IAM关系密切,尤其是MC,并多位于二者之间。熟悉岩上静脉显微解剖及其引流类型,对临床涉及该静脉的桥小脑角区手术有临床意义。3、小脑幕静脉窦、小脑幕下桥静脉和岩上静脉共同组成后颅窝侧枝循环的一部分,对于后颅窝静脉血的回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尽可能地保护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的最好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