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
【6h】

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表

声明

引言

一、细菌耐药现状

二、细菌耐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研究进展

四、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试验一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试验二 主动外排抑制剂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MIC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试验三 不同耐药水平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摄取实验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试验四 不同耐药水平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acrA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大肠杆菌是畜禽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主要与菌体中存在的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有关。一般认为AcrAB-TolC外排泵是最主要的外排泵。它的作用底物十分广泛,能够排出多种抗生素、化疗试剂、洗涤剂和染料类,它的高水平表达,表现出对多种化合物的耐受甚至高水平耐受。 从山东省不同地市多家鸡场分离出176株鸡源大肠杆菌,按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了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性严重,以多重耐药为主,75%的分离菌耐受多于9种抗菌药物。从中选择6株不同耐药水平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对其进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多重耐药的水平相当严重。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质控株和耐药株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以此探讨耐药大肠杆菌中是否存在主动外排系统。结果显示:在加入CCCP后,大肠杆菌质控株对三种抗菌药物的MIC无变化,多数耐药株对四环素MIC变化不大,而CCCP可使耐药株分别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变化较大,其中耐药菌S26对这两种药物的MIC均减小8倍。 研究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在临床耐药株及质控株ATCC25922中的蓄积动力学及能量抑制剂酰氰间氯苯腙CCCP(Carbonglcyanidem-chlorlpheyhydrazone)的影响。结果表明,CCCP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耐药株和质控株ATCC25922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摄入量。在质控株ATCC25922,不论有无CCCP的存在,菌体内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浓度随摄取时间而递增且保持较耐药株高的稳态浓度;在耐药株S9、S26和S124当有CCCP存在时菌体内喹诺酮类药物浓度随摄取时间而递增且保持较无CCCP存在时明显高的稳态浓度;但耐药株S5和S77加入CCCP后菌体内药物的累积量变化不大。 通过RT-PCR检测了标准株和临床分离耐药株的AcrA的mRNA,分析了受试菌的耐药水平与AcrA的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耐药株S9、S26和S124的AcrA的mRNA都较标准株有大幅度的升高,受试菌株的耐药水平与AcrA的mRNA水平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鸡场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且以多药耐药为主。采用荧光光度法检测用CCCP处理后菌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AcrA的mRNA水平,本研究结果为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