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芸薹素(BR)和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粒度分布及加工特性的影响
【6h】

芸薹素(BR)和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粒度分布及加工特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 号 说 明

声明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创 新 点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展开▼

摘要

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支链淀粉比例影响了其加工品质,不同小穗位、粒位的差异影响了小麦的高产和品质均一性。本研究选用花粒发育差异性大的四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于开花当天、花后5 d、花后10 d分别三次喷施BR和GA 溶液,对不同小穗位、粒位籽粒同化物分配、直、支链淀粉含量、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以及面粉加工品质等项目进行分析,探讨BR和GA 对小麦粒重和品质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BR和GA 对小麦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重的调控通过对WM8、4072、LM21和YN15 四个品种不同小穗位小穗粒重和不同粒位粒重的系统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均显示近中优势,中部小穗粒重最高,下部次之,顶部最低;对下部小穗1、2 粒位,下部小穗3、4 粒位,中部小穗1、2 粒位,中部小穗3、4 粒位和上部小穗1、2 粒位籽粒进行比较,中部小穗1、2 粒位可以代表最强势粒位,上部小穗粒位可以代表最弱势粒位。喷施BR和GA 对不同品种调控效应不同,多穗品种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大穗品种主要通过提高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穗粒重;对不同小穗位和不同粒位影响也不一致,对弱势小穗位的调控效应大于强势小穗位,对弱势粒位的调控效应大于强势粒位。对调控的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BR 与GA 相比,BR的调控效应大于GA。
   2.BR和GA 对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调控成熟期小麦籽粒含有2种类型的淀粉粒,粒径≥10 μm的A 型大淀粉粒,粒径<10μm的B 型小淀粉粒。本试验中,淀粉粒的粒径在0.34~43 μm之间变化,各品种的淀粉粒分布趋势类似,小麦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数分布表现为双峰曲线;小麦淀粉粒的表面积百分数分布表现为双峰或三峰曲线,B 型淀粉粒的表面积占总数的85%以上;小麦淀粉粒的数目百分数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B 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的99.9%。
   小麦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粒度结果分析表明,小麦不同粒位之间的体积、表面积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强势粒位具有较高的B 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数,A 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数则相对低于弱势位,弱势粒位则相反。多穗品种之间的差异大于大穗。
   对淀粉粒数目而言,不同粒径范围的B 型淀粉粒存在显著差异,总A和B 型淀粉粒数目之间差异不显著。
   研究表明,BR和GA 均可以有效调控小麦的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其调控效应存在基因型差异。BR和GA 可以有效调控<0.6 μm和0.6 ~10 μm之间的B 型淀粉粒数目分布,但都不能改变≥10 μm的A 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数。喷施BR和GA 可以有效调控不同粒位籽粒中<10 μm的小淀粉粒数目百分数,对A和B 型淀粉粒数目影响不显著;可以有效调控不同粒位籽粒表面积和体积分布,总体趋势是可以降低强势粒位籽粒<10 μm的小淀粉粒表面积和体积百分数,显著提高弱势粒位B 型淀粉粒表面积和体积百分数,相对提高强势粒位籽粒A 型淀粉粒表面积和体积百分数,降低弱势粒位A 型淀粉粒表面积和体积百分数。缩小了不同粒位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均质调控。BR和GA的调控效应存在基因型差异。
   3.BR和GA 对小麦不同穗位、粒位籽粒淀粉积累和糖含量的调控试验表明,不同粒位籽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积累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穗型品种均表现出共同的趋势,强势粒位籽粒灌浆前期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比弱势粒位快,后期比弱势粒位慢。成熟期强、弱势粒位相比,弱势粒位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不同粒位蔗糖和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前期高,成熟期最低。不同粒位之间,弱势粒位蔗糖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强势粒位。在淀粉快速合成阶段,蔗糖和可溶性总糖迅速下降,表明这个时期淀粉的转化、合成能力强,强势粒位淀粉的合成能力比弱势粒位强。
   BR和GA 对不同品种小麦淀粉积累的调控效应不同,对灌浆前期各品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后期含量有所增加,GA 显著提高了LM21和4072 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BR和GA 均能显著提高后期LM21和4072 籽粒中支链淀粉含量,对WM8和YN15 影响不显著。BR和GA 对总淀粉的影响与直、支链淀粉的影响结果一致,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BR和GA 对小麦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影响,不同粒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各品种均表现为弱势粒位蔗糖和总糖含量高于强势粒位,大穗品种粒位之间的差异大于多穗品种。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主要在花后5-10 d和15-30 d,在10-15 d淀粉快速合成阶段差异均不显著。BR 处理后有降低蔗糖和总糖含量的趋势,GA 有提高的趋势。
   4.BR和GA 对小麦灌浆期旗叶、茎、鞘中糖的调控本试验表明,灌浆期喷施BR和GA 可以有效提高旗叶中叶绿素含量,特别是提高了灌浆中后期旗叶中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延缓衰老;BR和GA 对茎、叶、鞘中蔗糖和总糖含量的调控效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总体来说GA 有降低茎、叶、鞘中蔗糖和总糖含量的趋势,显著降低了 WM8、YN15和4072 快速灌浆期茎、叶、鞘中蔗糖和总糖含量,对LM21 影响较小;BR 有提高茎、叶、鞘中蔗糖和总糖含量的趋势,特别是对茎、鞘中提高作用较大。
   茎、旗叶和鞘中蔗糖、总糖含量与小麦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的积累速率与茎、叶、鞘中蔗糖和总糖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旗叶中蔗糖和总糖含量的相关性最小,与鞘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茎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蔗糖和总糖相比,与总糖含量的相关性大于蔗糖。
   5.BR和GA 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BR和GA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中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降低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提高支/直比,对大穗品种WM8和4072的影响明显大于多穗品种LM21和YN15。可显著提高4072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BR 对支/直比的影响小于GA。总体来说BR 对淀粉含量的影响大于GA 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BR和GA 可以有效调控小麦糊化参数和粉质仪参数。BR 对RVA 参数的影响大于GA 对RVA 参数的影响,GA 对粉质参数的影响大于BR。相关性分析表明,出粉率与支链淀粉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吸水率与支/直比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连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悕懈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低谷黏度、峰值黏度、反弹值和最终黏度与蛋白质和支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本研究表明,小麦不同小穗位粒重中部小穗最高,下部次之,顶部最低。不同粒位粒重是中部小穗1、2位籽粒最重,可代表最强势粒位,上部1、2位粒重最低,可代表最弱势粒位。喷施BR和GA 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小穗粒重,对小麦弱势粒位的调控效应大于强势粒位;小麦不同粒位之间的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强势粒位具有较高的B(<10 μm)型小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数,弱势粒位则相反。喷施BR和GA 可以有效调控不同粒位籽粒淀粉表面积和体积分布,显著提高弱势粒位B 型淀粉粒表面积和体积百分数,缩小了不同粒位之间的差异,有利于籽粒均质调控;小麦强、弱势粒位相比,弱势粒位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喷施BR和GA 可以有效调控小麦直/支链淀粉比例,有提高弱势粒位支链淀粉含量的趋势;喷施BR和GA 还可有效调控小麦籽粒面粉糊化参数和粉质仪参数,从而改善小麦品质。本研究对小麦育种和高产优质栽培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