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6h】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指标

结果

1.剖宫产术后两组患者中各因素的比较

2. 剖宫产术后三组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比较

讨论

1.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2.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不同类型之间的影响因素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及治疗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相关因素及其三种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1.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既往有剖宫产史因妇科疾病行二次手术患者254例。术中探查结合术后病理情况筛选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124例为研究组(内异症组),其余130例未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既往原发痛经、剖宫产时年龄、剖宫产距二次手术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术后避孕、术后宫腔操作及术后再次妊娠与内异型疾病发病的相关关系。2.将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的既往有剖宫产史二次手术确诊卵巢型、子宫型、混合型患者124例分为卵巢型40例,子宫型44例,混合型40例。分析三组患者在剖宫产年龄、剖宫产距二次手术时间、术后发病时间、有无原发痛经、临床症状如:术后有无痛经、盆腔疼痛、月经紊乱、经量增多、子宫增大、盆腔包块及血清CA-125阳性等方面有无差异,以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结果:1.254例患者中,内异症组及对照组之间各个因素中剖宫产时年龄(P=0.911)、剖宫产距二次手术时间(P=0.543)及术后避孕(P=0.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无相关性;原发痛经(P=0.000)、术后月经恢复时间(P=0.000)、术后宫腔操作(P=0.000)、术后再次妊娠(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原发痛经(OR=7.775)及术后宫腔操作(OR=2.451)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术后月经恢复时间(OR=0.843)及术后再次妊娠(OR=0.261)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的保护因素。2.124例术后确诊为内异症性疾病的患者中,卵巢型、子宫型、混合型患者剖宫产年龄、有无原发痛经及术后性交痛(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剖宫产距二次手术时间(P=0.021)、术后发病时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术后痛经(P=0.024)、月经紊乱(P=0.031)、经量增多(P=0.019)、子宫增大(P=0.000)、盆腔包块(P=0.000)、盆腔疼痛(P=0.000)、血清CA-125(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发生与原发性痛经和有无宫腔操作呈正相关(危险因素),而与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及术后再次妊娠呈负相关(保护因素)。2.剖宫产术后不同临床类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发生,以卵巢型发病时间最早,子宫型发病时间最晚;其临床特征表现卵巢型以盆腔包块及血清CA-125增高为主;子宫型表现为术后痛经、子宫增大及以月经量增多为表现的月经紊乱;混合型,临床特征除术后痛经、子宫增大、盆腔包块、血清CA-125增高外,盆腔触疼痛较为多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