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小血管参与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6h】

微小血管参与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

2.缺血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

3.糖尿病/高血糖对缺血后微小血管的影响3.1血管数量及形态的改变

4.内皮细胞功能蛋白vWF的表达

5.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和VEGFR-2的表达结果

讨论

1. 糖尿病/高血糖可以加重脑缺血损伤

2. 糖尿病/高血糖加重了缺血早期微小血管的损伤,导致了缺血恢复期血管结构不良

3. 糖尿病/高血糖可能加重了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减缓了其功能恢复

4. VEGFR1和VEGFR2参与了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时微小血管的改变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糖尿病脑缺血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

2.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机制

3.脑缺血损伤与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

4.血管新生的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脑缺血后,微血管数量、形态和内皮细胞的结构改变,明确微血管改变在糖尿病/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一步探讨糖尿病/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本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260-300g),随机分成糖尿病脑缺血组(DM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正常血糖脑缺血组(NM组)和正常血糖假手术组(NS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恒定高于16.7mol/ml为模型成功;正常血糖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d,3d,7d,14d,28d时,采用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后断颈取脑;取前囟前2mm至前囟后3mm间脑组织行连续冠状取材(厚3mm),将脑组织片于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HE和免疫组化染色;梗死区周边大脑皮质取材,-80℃冻存,用于western-blotting检验,同时,提取相应区域脑组织置于2.5%戊二醛固定,用于电镜检查。 HE和PAS染色观察脑缺血后不同灌注时间微小血管的损伤和再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1d、3d、7d时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形态学改变;连同内皮细胞功能蛋白vWF免疫组化染色,共同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微小血管的损伤和再生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各组缺血周边区 VEGF和VEGFR2的表达,并进一步将VEG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标记NeuN分别进行免疫组化荧光双标,进一歩明确VEGF神经细胞定位。从而,进一步阐明糖尿病/高血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微小血管影响的可能分子机制,为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结果:高血糖组梗死灶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结构基本正常,MACO30 min再灌注1d时,缺血侧血管管腔增大,血管和神经细胞周围间隙增大。缺血区出现神经元肿胀,部分神经元出现核固缩,DM组以上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损伤的表现更加明显。再灌注3d时,以上脑水肿程度减轻,缺血灶边缘微小血管数量增加,管腔大而不规则;再灌注7d时,血管数量较3d减少,形状逐渐恢复正常,缺血灶胶质细胞大量堆积,胶质结节形成;至再灌注28d时,缺血区血管无论数量或形态,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NM组相比较,DM组缺血侧微小血管的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数量变化趋势相似,但再灌注3d和7d时,缺血侧边缘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再生的血管呈簇状排列,部分血管管壁缺如,结构不良。PAS结果显示:再灌注1d时血管管腔变大,基底膜变薄,较正常染色变浅,3d时,再生的血管形状不规则,基底膜染色浅,部分基底膜断裂,7d时基底膜开始增生、部分区域变厚,染色较1d、3d加重;再灌注14d时,血管基本恢复,基底膜较正常血管略增厚,基底膜相对完整,PAS染色加深。与NM组相比较,DM组再灌注1d时,基底膜PAS染色明显变淡,基底膜厚薄不一现象明显,有些区域甚至出现染色不连续。再灌注7d后,血管形状多数不规则,基底膜染色淡,部分区域缺如。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DM组和NM组血管内皮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情况。在DM1d时,内皮细胞形成凋亡小体,基底膜内出现大量空泡;再灌注3d时,新生血管管腔不规则,基底膜厚薄不一;再灌注7d时,血管壁呈增生样增厚,血管周边空泡较1、3d组明显减少。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和构成血管壁的星形胶质在缺血再灌注1d时,细胞明显水肿,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肿胀,甚至出现细胞器崩解,以后逐渐恢复。高血糖组血管内皮的受损情况较NM明显加重,血管壁周边空泡明显增多、变大,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基底膜厚薄不一更加明显,其内空泡大而易见,甚至出现基底膜断裂,损伤表现以再灌注1d最为明显。DM组缺血后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器损伤同样明显加重。内皮细胞功能蛋白vW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内皮细胞内可见vWF均匀高强度表达,在NM组1d时,表达明显下降,再灌注3d和7d时血管内皮细胞又出现不同程度表达,至缺血再灌注28d后,血管内皮阳性表达量恢复至正常状态。与NM组比较,DM组各灌注时间点内皮细胞vWF表达明显减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主要定位于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胞浆,VEGFR2主要定位于内皮细胞。假手术组鼠脑中仅见微量VEGF表达,DM组和NM组脑组织VEGF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缺血周边区,VEGFR2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缺血周边区的血管内皮细胞。NM组和DM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VEGF表达于再灌注1d开始升高,至3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随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减少;至第28天仅有少量表达。与NM组相比,DM各灌注组VE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VEGF和VEGFR2蛋白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表达较少,自第3d有一定量的表达,第7天表达最多,之后逐渐减少,至28天仍有表达(P<0.05)。通过VEGF和GFAP和Neun免疫组化荧光双标结果提示,VEGF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均有高表达。
  结论:1.糖尿病/高血糖能加重脑组织损伤,加大梗死灶面积及微小血管损伤;微小血管损伤包括: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损伤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参与了糖尿病/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
  2.糖尿病/高血糖可促进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微小血管增生,但增生的血管呈簇状生长,结构不完整,可能与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脑缺血预后不良有关;
  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VEGF、VEGFR2的早期表达,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微小血管的再生;
  4.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脑再灌注损伤时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量的减少,可能参与了糖尿病/高血糖导致的再灌注过程中再生微小血管的结构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