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情况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地区分布特征的研究
【6h】

山东省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情况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地区分布特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 言

1.1 子宫解剖结构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概念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对机体的影响及危害

1.4 临床症状

1.5 病理变化

1.6 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因素

1.7 诊断方法

1.8 治疗及预防措施

2 材料与方法

2.1山东省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情况调查

2.2山东省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3 结果

3.1山东省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情况调查

3.2 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4 讨论

4.1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水平的关系

4.2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

4.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分离及鉴定情况

4.4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

4.5 病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山东奶牛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少地区养殖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集约化养殖也带来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等疾病普遍发生,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不同地区十个奶牛场并主要对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对导致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基因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地区选取的十个奶牛场中,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高低与饲养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呈负相关,其中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低于10%的有3个,介于10%~20%的有4个,大于20%的有3个。
  本研究对不同地区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分泌物分别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以及染色试验,并结合16S rRNA的方法辅助进行细菌类型鉴定,结果发现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其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约为0.72±0.15。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较高的牛场,在试验中分离的平均菌落数的数量也较高。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大肠杆菌对头孢唑啉、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的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化脓隐秘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啉、大观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变形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红霉素、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绿脓杆菌对头孢噻吩、头孢他啶、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其中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诺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在试验中表现出的细菌敏感性普遍较好,建议作为调查选取牛场子宫内膜炎的治疗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