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安市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研究
【6h】

泰安市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内涵的研究

1.2.2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研究

1.2.3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研究

1.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理论

1.3.1劳动力迁移理论

1.3.2市民化成本分担理论

1.3.3协同治理理论

1.4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内容

1.5研究创新和不足

1.5.1研究创新

1.5.2研究不足

2 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及制约因素

2.1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

2.1.1泰山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2.1.2泰山区市民化特点

2.1.3样本简介

2.1.4泰山区市民化现状描述

2.2泰山区市民化的制约因素

2.2.1制度性因素

2.2.2非制度性因素

3 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

3.1成本测算体系总述

3.2市民化成本测算

3.2.1公共成本

3.2.2私人成本

3.2.3测算结果

3.2.4结果分析

4 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构建

4.1成本分担构建原则

4.1.2公平效率原则

4.2成本分担实施方案

4.2.1政府为主体分担市民化成本

4.2.2企业为辅助分担市民化成本

4.2.3农业转移人口自身分担私人成本

4.2.4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分担市民化成本

4.3成本分担机制的政策保障

4.3.1资金保障

4.3.2制度保障

5 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沧桑巨变。中国在四十年的变革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新型城镇化战略稳步推进,毋庸置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变户籍,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层次实现身份认同、经济立足、社会接纳、文化交融等。当前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比较缓慢,除了制度、社会文化因素制约外,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较高,而目前政府无力承担。因此,通过研究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的成本约束问题变得十分必要。当前,国内相关领域对于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分担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居多的大城市,对于泰安这类以失地农民为主的中小城市研究较少。通过合理测算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构建有效分担机制,可以对解决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首先界定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分析了国内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理论成果,结合劳动力迁移、协同治理等理论,通过选取样本,从结构状况、就业状况、权益保障情况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泰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将成本划分为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公共成本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随迁子女教育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成本)、保障性住房成本。私人成本包括生活成本、住房成本、个人社会保障成本、机会成本。通过对两个成本进行加总求和得出最终的测算结果为24.2万元。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以各级政府(中央和地方)、企业、农业转移人口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四个方面共同参与的分担机制。具体为公共成本中的城市基础设施成本、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和保障性住房成本,由各级政府合力承担;社会保障成本则由政府承担为主、用人单位承担为辅;私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住房成本以个人承担为主、政府有效补充;其他私人成本(生活成本、机会成本、个人社会保障成本)则由农业转移人口自身承担;其他社会组织对各项成本的承担进行有益的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