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6h】

急性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及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方法:

结果

1.性别、年龄、民族、住院日期

2.危险因素

3.症状与体征

4.辅助检查

5.疗效评价:

6.溶栓治疗后不良反应

讨论

1. 危险因素

2. 临床表现与症状

3.辅助检查

5.治疗与转归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高危肺血栓栓塞症(Acute high-risk pulmonary thrombosi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并探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提高诊断率,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为本地区医院临床医师提供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经验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1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63例急性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溶栓前后辅助检查结果及溶栓后并发症、转归等临床资料,统计各临床资料的发生频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溶栓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男性26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1:1.42,平均年龄为(61.06±12.76)岁,平均住院时间(19.76±10.13)天。2.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年龄(>60岁)、高血压、手术、冠心病、COPD、糖尿病、骨折、房颤、肿瘤等。3.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低血压、晕厥、胸腔积液、咯血、胸痛等症状,其中96.8%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者84.13%、晕厥71.43%。另外,12例(19.05%)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三联征。4.辅助检查结果:(1)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60mmHg患者40例,有82.53%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小于35mmHg。(2)D-二聚体: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验,溶栓前平均水平为(9.28±8.12)mg/L,溶栓后24小时内复测均值(26.24±21.28)mg/L,溶栓72小时后D-二聚体水平回落正常范围,三次测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心电图:特征性SⅠQⅢTⅢ改变患者有39例、窦性心动过速者61例、肺性P波36例等。(4)超声心动图:三尖瓣返流者49例、肺动脉高压39例、右心扩大者37例。(4)CT肺动脉成像(CTPA):患者CTPA均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征象其中栓塞肺动脉主干3例(4.76%)、右肺动脉主干47例,左肺动脉主干38例,右肺:上叶26例、中叶26例、下叶35例,左肺:上叶30例、下叶37例。(5)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指征及辅助检查指标变化:溶栓后较溶栓前血压上升、脉压差增大(P<0.05),心率、呼吸频率均下降(P<0.05),D-二聚体显著增高(P<0.001),心脏彩超提示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后径、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压力均降低(P均<0.05)。5.溶栓治疗后转归:溶栓总有效率82.54%,病死率9.52%。6.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颅内出血1例(1.59%)。
  结论:急性高危PTE患者中,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下肢静脉血栓、感染、心血管疾病、创伤、手术及糖尿病等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心电图、血气分析、心脏彩超、下肢彩超等可作为初诊的辅助检查方法,CTPA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临床一线确诊手段。急性高危PTE患者,及时诊断、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其中溶栓治疗是及时解除肺动脉梗阻的重要方法,给予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患者低血压、呼吸困难等等症状可得到缓解,心脏彩超右室流出道、肺动脉主干内径、D-二聚体等指标于溶栓前后有明显改变,疗效显著,溶栓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急性高危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