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赤松(Pinusdensiflora)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6h】

赤松(Pinusdensiflora)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前言

1.1赤松基本特征及赤松研究进展

1.2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生态学

1.3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4赤松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材料和方法

2.1等位酶分析

2.2 RAPD分析

3.遗传学数据处理

3.1用等位酶测度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主要指标

3.2用RAPD测度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主要指标

4.结果与分析

4.1等位酶分析

4.2 RAPD分析

5.讨论与结论

5.1赤松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5.2赤松居群的系统分化

5.3赤黑松的分类学位置

5.4赤松林的保护与发展

5.5赤松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前景展望

5.6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赤松(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是中国暖温带落叶林区域温性针叶林的建群种之一,在区域植被的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以往对赤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赤松林的更新与演替;日、韩的一些学者则对日本和韩国的赤松逞传多样性进行了广泛研究.该研究扩大与细化了取样的范围,采集了中国赤松主要分布区的赤松居群进行研究,并且采用了淀粉等位酶凝胶电泳技术,国际上对于赤松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采用此方法,便于结果的参考与比较.对于赤黑松,以前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该研究希望能够利用分子生态学手段对昆嵛山赤松居群中出现的赤松、黑松杂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