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铸造固定修复体牙体预备(牙合)向会聚角的测量及现状研究
【6h】

铸造固定修复体牙体预备(牙合)向会聚角的测量及现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320个超硬石膏代型的测量,客观描述牙体预备(牙合)向会聚角的实际现状,提醒术者尽可能地精心操作,并与国外此类现况调查结果进行横向的比较.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320例全冠预备体大样本的测量研究,发现目前临床上能够达到2°~5°(牙合)向会聚角的全冠预备体百分比非常小,大多数全冠预备体的(牙合)向会聚角比教科书要求的理想(牙合)向会聚角为2°~5°的经典理论数值大,平均值从6.74°~12.97°,但是与国外学者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2°~5°理想(牙合)向会聚角在临床操作中很难达到,尤其在前牙的舌面上,仅有5.4%的全冠预备体达到了理想角度.(3)上、下颌之间进行比较,各牙位B-L向及M-D向(牙合)向会聚角均没有显著性差异.(4)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B-L向(牙合)向会聚角之间比较结果为:前牙组>磨牙组>前磨牙组.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M-D向(牙合)向会聚角之间比较结果为:磨牙组>前牙组,而前牙组与前磨牙组、前磨牙组与磨牙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5)从目前牙体预备的临床实际操作水平考虑,对于磨牙预备体应增加辅助固位措施,因其(牙合)向会聚角较大.(6)牙体预备时肉眼估计预备体的(牙合)向会聚角,由于视觉感知受到预备体高度、直径的影响而存在偏差,将来应采用准确仪器客观评价(牙合)向会聚角的大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