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
【6h】

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概况

二、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本文结构与主要学术心得

第一章 青州佛教历史背景和政治地位研究

第一节 青州的佛教历史背景

一、佛教在青州的传播和兴衰

二、青州古代的寺院与僧人

第二节 青州的政治地位

一、历史上青州政治地位分析

二、北齐时期青州政治地位再分析

第二章 龙兴寺历史研究

第一节 龙兴寺历史沿革

一、龙兴寺的创建

二、龙兴寺的发展

三、龙兴寺的鼎盛

四、龙兴寺兴盛局面的保持

五、龙兴寺的衰落和废毁

第二节 龙兴寺与青州城的地理关系

一、刘宋至唐末五代龙兴寺处于青州东阳城南郭内

二、唐末五代至元末龙兴寺处于青州城中

第三章 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题材研究

第一节 北魏、东魏造像题材

一、弥勒佛像

二、释迦佛像

三、西方三圣像

四、飞天、荷莲、龙、塔

第二节 北齐造像题材

一、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像

二、西方三圣像

三、弥勒佛像

四、卢舍那佛像及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五、观世音菩萨像

六、太子思惟菩萨像

第四章 龙兴寺背屏式造像典型艺术研究

第一节 倒龙

一、倒龙名称考证

二、倒龙形象大量出现的原因

三、倒龙在背屏式造像中的位置和形状

第二节 宝塔

一、宝塔命名

二、宝塔形象大量出现的原因

三、宝塔在背屏式造像中的形制

第三节 倒龙和宝塔艺术形象的来源与延续

一、倒龙和宝塔艺术形象的来源

二、倒龙和宝塔艺术形象的延续

第五章 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若干问题研究

第一节 窖藏造像的性质应是安葬佛像

第二节 窖藏造像不全为龙兴寺内佛像

第三节 窖藏造像贴金彩绘并非均系北朝所施

第四节 北齐笈多式佛像艺术应从海路由域外直传青州

第五节 对窖藏造像残破原因的再认识

附录

一、龙兴寺历史编年及大事记

二、北齐《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

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龙兴寺部分

四、北宋《青州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

五、龙兴寺已拼对粘接石造像登计表

参考文献

附表目录

表一 龙兴寺造像数量统计表

表二 青州古代寺院一览表

表三 青州籍古代僧人一览表

表四 古代外地曾至青州僧人一览表

表五 龙兴寺及与其有关的古代僧人一览表

表六 与龙兴寺有关的历史人物一览表

表七 龙兴寺历代文物一览表

附图目录

图一 龙兴寺窖藏坑位置示意图

图二 龙兴寺窖藏坑全景

图三 龙兴寺造像在窖藏坑内的放置情况

图四 龙兴寺造像残破情况

图五 龙兴寺造像朝代比率图

图六 龙兴寺造像质地比率图

图七 龙兴寺造像形制比率图

图八 龙兴寺造像断茬面新旧程度比率图

图九 北齐贴金彩绘单体立佛像

图十 北齐贴金彩绘单体立佛像

图十一 北魏太昌元年(532年)惠照造弥勒像

图十二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邢长振造释迦像

图十三 北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十四 北魏太昌元年(532年)惠照造弥勒像倒龙

图十五 北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倒龙摹本

图十六 北魏—东魏贴金彩绘造像背屏

图十七 北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十八 北魏—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十九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二十 主尊左侧倒龙

图二一 主尊右侧倒龙

图二二 主尊与左胁侍之间倒龙

图二三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二四 北齐象戏图

图二五 北齐轿乘图

图二六 东魏贴金彩绘造像背屏局部

图二七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宝塔摹本

图二八 东魏彩绘造像背屏

图二九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三十 宝塔

图三一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宝塔摹本

图三二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三三 宝塔

图三四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三五 宝塔摹本

图三六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邢长振造释迦像宝塔

图三七 东魏彩绘佛像摹本

图三八 宝塔摹本

图三九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魏氏造释迦三尊像

图四十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法想造弥勒三尊像

图四一 北魏田延和等36人造佛菩萨三尊像

图四二 梁天监十年(511年)王州子造一佛四菩萨五尊像摹本

图四三 北齐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四四 北齐贴金彩绘佛菩萨弟子五尊像

图四五 北齐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四六 北齐彩绘佛菩萨像背屏局部

图四七 唐贴金彩绘龛式造像

图四八 唐阎伯能造佛菩萨弟子五尊像

图四九 隋段怀穆建伽蓝残碑拓片

图五十 隋仁寿元年(601年)舍利塔下铭石刻拓片

图五一 北齐天保九年(558年)崔氏宗门宝塔之颂石刻拓片

图五二 大齐碑碑阴摹刻唐李邕书龙兴寺额

图五三 后晋天福五年(940年)龙兴寺香炉座题记拓片

图五四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韩小华造像题记

图五五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贾淑姿造像题记

图五六 北魏风格造像残题记

图五七 北魏太昌元年(532年)惠照造像题记

图五八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邢长振造像题记

图五九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智明造像题记

图六十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韩小华造弥勒像

图六一 北魏风格造像

图六二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智明造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六三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六四 北齐天保四年(553年)郭虎造释迦多宝陶像

图六五 驼山第2窟菩萨头像摹本

图六六 北齐彩绘佛坐像

图六七 北齐贴金彩绘佛坐像

图六八 北齐彩绘佛像

图六九 北齐彩绘佛像

图七十 甘肃庄浪县龙眼山北魏晚期摩崖三世佛像摹本

图七一 北齐贴金彩绘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图七二 卢舍那佛说法图

图七三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右胸部胡人

图七四 北齐贴金彩绘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图七五 卢舍那佛说法图

图七六 北齐线刻人中像

图七七 北齐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七八 冠中佚头化佛

图七九 北齐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八十 冠中佚头化佛

图八一 北齐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八二 冠中残化佛腿

图八三 北齐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八四 北朝单体菩萨立像

图八五 北齐贴金彩绘太子思惟菩萨像

图八六 北齐贴金彩绘太子思惟菩萨像

图八七 东魏彩绘右胁侍菩萨像

图八八 东魏彩绘菩萨像

图八九 北齐贴金彩绘佛像

图九十 北齐彩绘菩萨像

图九一 北齐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九二 北齐贴金彩绘佛像

图九三 北齐笈多艺术风格佛头像

图九四 足部断茬面新旧状况对比

图九五 臂部断茬面新旧状况对比

图九六 臂部断茬面新旧状况对比

图九七 各类断茬面新旧状况对比

图九八 北魏—东魏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九九 北魏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一00 北魏—东魏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一0一 北魏—东魏左胁侍菩萨像局部

图一0二 北齐彩绘佛像

图一0三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贾淑姿造佛菩萨三尊像

图一0四 北魏贴金彩绘佛像

图一0五 北齐贴金彩绘佛像

图一0六 北齐彩绘佛像

图一0七 北齐贴金彩绘佛坐像

图一0八 北齐贴金彩绘佛坐像

图一0九 北齐贴金彩绘佛像

图一一0 击鼻情况

图一一一 碎手断臂情况

图一一二 北齐贴金彩绘菩萨像

图一一三 东魏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图一一四 北魏贴金彩绘佛像

图一一五 北齐商谈图

图一一六 北齐武平四年(573年)《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

图一一七 唐盘龙残石柱

图一一八 唐鸱吻残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出版学术论著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青州佛教历史背景和政治地位研究。 本章研究对象包括青州佛教历史背景和政治地位两个问题。就青州佛教历史背景而言,一是揭示了佛教在青州的传播和兴衰历程——两晋十六国刘宋为佛教始传和初步发展时期;北魏北齐为佛教大发展和鼎盛时期;隋唐是佛教再度兴盛时期;宋元明清是佛教逐渐衰落时期。二是考察了青州古代寺院与僧人情况。关于青州的政治地位,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剖析。从宏观看,青州自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取代临淄上升为齐鲁大地的政治中心,迄至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被逐渐兴起的济南所代替,作为山东政治中心长达千年之久,有着辉煌显赫的政治地位。从微观看,在龙兴寺造像活动最为蓬勃发展的北齐时期,青州是高齐政权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青州城具有着北齐王朝第三大城市的地位。 第二章:龙兴寺历史研究。 本章是以龙兴寺历史沿革为中心的探讨,并对龙兴寺与青州城的地理关系进行考证。通过深挖和梳理龙兴寺史料,对该寺从萌芽到湮灭的历史沿革情况作了迄今为止最全面、最详细的勾沉。龙兴寺自南朝刘宋元嘉二年(425年)创建佛堂肇始,迄至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被改作城隍庙为止,其间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会、元诸朝代,有着长达近千年的历史。龙兴寺作为寺院的基础是在刘宋泰始二年(466年)至北魏皇兴四年(470年)由佛堂、刘善明宅和七级寺僧人三者合而为一奠定的。北魏、东魏时期龙兴寺获得大发展,北齐达到鼎盛局面,号称“正东之甲寺”。唐代寺院规模庞大,建筑恢宏,为其第二次兴盛期。五代、北宋承袭唐朝余绪,仍不失根基雄厚的一方名刹地位。宋末金初之际,因屡遭战乱破坏,寺院渐趋式微。元末为兵火所毁,明初残存建筑被改作城隍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发现了北朝高门士族崔氏家族成员参与龙兴寺造像活动的重要事实;考介了寺院历史上颇有影响的高僧事迹;这座千年名刹是青州历代官员和信众进行佛事活动的最主要场所。龙兴寺从刘宋佛堂建立迄至唐末五代的500年间,一直地处青州城南郭中。从不迟于后唐废帝(934—936年)时,随着南郭地位上升为南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