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叔本华伦理思想探析
【6h】

叔本华伦理思想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前言

一、叔本华伦理学的理论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关系问题

三、叔本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四、叔本华伦理思想的影响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成意志痛苦的理论。在叔本华的话语体系中,哲学不再关注与科学知识的原理建构,他摧毁了西方学界的理性中心论,而关注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伦理学问题。叔本华作为一位关注人类痛苦的哲学家,把人生观上的悲观主义发展到了极致。他提出人和世界的本质是生命意志,万物都是生命意志的客体化,而生命意志又被归结为盲目的欲望冲动,由此出发断定生存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人生即痛苦,解脱痛苦的途径在于否定生命意志,走禁欲之路。 在叔本华看来,利己主义是开端,而同情伦理是展开,最高境界则是禁欲的神秘主义。在这一体系中,核心是痛苦、无聊的人生本质,而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则是必然的结论。每个人的生存意志导致了自私自利的倾向,所以尽管叔本华声明自己不提供任何一种道德标准,但实际上,他认为看一个人是否道德,主要的判定依据是看他能否压制生命意志,牺牲自己,扶助他人,这样的人就是道德的人。他是赞赏对生命意志的否定的,他认为这才是救世的灵丹妙药。纵观叔本华的整个伦理体系,虽然是以悲观主义为前提的,但他所提倡的诚实、忠诚、容忍、温和、慈善、高尚及克己的道德风尚、大同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普遍伦理的意蕴。 本论文从四个方面对叔本华的伦理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部分,从探讨叔本华伦理学的思想渊源开始,其中重点介绍了乐观主义、功利主义、佛教基督教伦理和康德至善伦理思想对叔本华的影响。 第二部分探讨了叔本华形而上学与其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叔本华认为他的形上学与伦理学是统一的,真正能够直接给予伦理学以支持的唯一的形而上学原来就是伦理学的,是用伦理学的材料,即意志构成的。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论述叔本华从经验的和个人的行为中去探求伦理学,对意志自由和道德的基础进行哲学的论证,形成了同情伦理的思想体系。既然人生既是痛苦和无聊,结局又是如此悲观,那么只有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才能摆脱人间的痛苦,达到虚无的境界。 第四部分对他的伦理思想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叔本华哲学命运的转折式和历史发展相吻合的,是德国资产阶级历史地位变化的反映。叔本华在世时他的伦理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叔本华在世时声名寥落,直到1860年在他的德国弗兰克城一间小屋子的沙发上磕目长逝时,才迎来了哲学名誉的登峰遭极。而他的后继者尼采的命运却于他不同。叔本华和尼采虽然同为意志主义的代表人物,但尼采在意志自由、同情伦理和悲观主义等论点上都与叔本华有所不同。他们一个是叙说做人的痛苦、人生的艰辛,另一个却是憧憬超人的快乐、权力的诱惑;一个是悲观主义的低鸣,另一个却是乐观主义的高唱,一个是世界的忍受者,一个对世界的征服者。而其学说恰如人类思想史上两座突兀而起的高峰,有待人们去探索、攀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