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言”僧尼世俗化背景下的破戒故事研究
【6h】

“三言”僧尼世俗化背景下的破戒故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明代社会背景及佛道世俗化背景

一、商品经济的兴起

二、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

三、市场需求决定创作

四、佛教世俗化背景

第二章“三言”僧尼破戒故事类型与结局

一、破戒故事类型

(一)修禅与诱惑中的自我审判

(二)公案形式的破戒审判

二、破戒故事结局

(一)轮回故事

(二)死于非命

第二章破戒故事人物形象与性别观

一、僧尼类型划分

(一)恶僧淫尼

(二)市侩僧尼

(三)高僧正僧

二、破戒故事中的性别观念

(一)男性角色

(二)女性角色

二、丑多美少的审美走向

第四章作者对佛道破戒的态度

一、作者冯梦龙背景

二、作者对破戒问题的态度

1、肯定人欲的正当与对人欲的宽容

2、“不毒不秃、不秃不毒”的丑恶现象

3、努力使欲望回归于理性束缚

三、小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三言”共一百二十篇故事题材十分广阔,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而在“三言”以往地研究中有一类大量反映和尚、尼姑破戒行为的文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僧尼破戒故事内容敏感、涉及封建迷信,而忽略了僧尼破戒故事在“三言”中的特殊作用与重要价值,也让这类特色文本在学科上研究造成了缺失。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三言”僧尼破戒故事入手,对破戒故事的进行研究。僧尼破戒故事发生在晚明,在商品经济兴起、社会意识形态改变,及佛道世俗化背景下,而作者的创作动机也正根源于此,希望借僧尼破戒故事达到说教目的,并以此分析“三言”中的僧尼破戒现象与现象下隐藏的理欲等社会问题及文学意义。
   第一章:从“三言”成书背景入手,对社会环境进行简要分析。从商业经济的兴起、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成书的市场需求决定以及佛道世俗化进行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及对作者冯梦龙的出身背景进行了简要概述。
   第二章:对“三言”中的僧尼本届文本进行归类划分及对破戒故事结局进行总结,归纳为“禅修与诱惑中的自我审判”与“破戒故事的公案审判”两个部分,从而体现出不同类型的破戒故事的不同思想内涵,即自省与审判。而在破戒故事的结局中,本文将其归类为两类,第一类为“轮回故事”,第二类为“死于非命”。破戒故事类型与破戒故事结局相结合,对文本进行最直观的研究。
   第三章:本章对“三言”破戒故事中的僧尼人物类型进行研究。人物类型是僧尼破戒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者把破戒故事中的僧尼角色划分为恶僧淫尼、市侩僧尼、高僧正僧以上三种形象。在人物类型研究基础上,本为又对破戒故事中的“性别观念”进行了研究,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当时封建社会环境下仍存在的性别等级观念,与在晚明出现的女性的自主意识等现象,从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章:分析作者对僧尼破戒故事的态度,作者通过此创作的写作意图。作者希望通过对破戒故事的创作,肯定正常人欲,反观“不毒不秃、不秃不毒”的丑恶现象、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努力使欲望回归理性束缚,以此宋表达作者的说教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