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明清“梁祝”题材剧的生成流变与题旨意象
【6h】

试论明清“梁祝”题材剧的生成流变与题旨意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梁祝”故事的起源与题材剧的流变

1.“梁祝”故事的起源

2.“梁祝”题材剧的流变

二、“梁祝”故事题材剧的时代特点

1.明代:雅俗兼蓄的“梁祝”题材剧

2.清代:花部乱弹时代的“梁祝”题材剧

三、“梁祝”题材剧与其他三大民间传说题材剧比较

1.性格悲剧与“梁祝”题材剧的哀婉取向

2.“蝶”意象与“梁祝”题材剧的审美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梁祝”故事,孟姜女故事,牛郎织女故事以及白蛇故事历来有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称,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不断有学者对其源流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诸多不同的研究理念,运用了诸多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起源发生研究、流传变异研究、社会背景研究、传说风俗研究、比较研究等显著成果。不过有关“梁祝”故事题材剧的研究仍明显有所不足,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新的文献材料的发现,如《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所收录的明刊闽南戏曲《满天春》之十二《山伯访英台》、《风月(全家)锦囊》所收录的《祝英台记》等材料相继出版发行,对“梁祝”故事题材剧作继续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这一方面是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梁祝”故事研究的有益拓展,另一方面从“题材剧”的独特视角切入,全面梳理明清时期“梁祝”题材剧的发展演变,也将有助于为明清戏曲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梁祝”故事的起源与流变》对“梁祝”故事的起源与流变进行简要的文献梳理;第二部分《“梁祝”故事题材剧的时代特点》在上一部分对元明清“梁祝”题材剧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各时代“梁祝”题材剧的时代特点,如主题演化、情节增删、语言风格等特点予以归纳总结;第三部分《“梁祝”题材剧与其他三大民间传说题材刚比较》着重将“梁祝”故事题材剧与其他三大民间传说孟姜女题材剧、牛郎织女题材剧与白蛇传题材剧从表现主题与生成意象方面进行初步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梁祝”题材剧所呈现出来的与其他三大民间传说题材剧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结语》对建国以后“梁祝”故事题材剧在影视艺术等新兴媒体冲击下,尤其是旅游文化热中“梁祝”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题材剧在商业包装与文化炒作之下的实际存在现状进行反思。
   论文拟在认真研读前贤时哲既有研究成果,全面梳理明清时期“梁祝”题材剧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从民俗学、传说学与原型批评等交叉学科理论入手,在戏曲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文本阅读欣赏与舞台表演观摩相结合的基础上,坚持文史互证、文艺兼顾的方针路线,准确勾稽出“梁祝”题材剧在明清两代的流变轨迹与演化趋势;并通过与其他三大民间传说题材剧(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的比较研究,揭示“梁祝”题材剧所富含的独特“性格悲剧”取向,与“蝶”意象的深层文化成因和民族认知契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