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磁、超声复合作用于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6h】

电、磁、超声复合作用于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1绪论

2水的结构性质

3实验装置的研制

4阻垢、除垢实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5电、磁、超声复合作用杀菌灭藻性能影响研究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电、磁、超声复合场作用于循环冷却水阻垢、溶垢、杀菌灭藻实验研究,探讨其初步机理,为电、磁、超声复合场水处理 技术的工业和生活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 在定性强化阻垢实验中(为提高水的硬度和碱度,在冷却水中加入NaHCO<,3>、CaCl<,2>分析纯固体),加热条件下,经电、磁、超声复合场处理的循环冷却水,其电导率随处理时间增加基本保持不变,无白色晶体沉淀,而对照组电导率下降,桶壁及底部有CaCO<,3>晶体析出:CaCO<,3>和CaSP<,4>过饱和溶液经电、磁、超声复合场处理后,电导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大,对照组电导率保持不变,这说明电、磁、超声复合作用使CaCO<,3>和CaSO<,4>晶体在水中溶解度增加,即水溶解CaCOM<,3>和CaSO<,4>的能力增强。这是因为高压静电场改变了水的结构,生成了更多钙的水合离子,抑制了成垢阴阳离子的结合及CaCO<,3>晶体析出:磁致胶体效应加快了冷却水内部的结晶作用,使水垢呈现出能被水流带走的松软的泥渣状态;超声波缩短了成垢物质的成核诱导期,减小了积垢的沉积速率,空化作用使老垢破碎而脱落。 随电、磁、超声复合场处理时间的增加,循环冷却水中的细菌不断衰亡。处理时间88h后,处理组细菌总数为0.07×1 06个/mI(未处理时为13.0×10<'6>个/m1),杀菌率达99.7%。对照组循环冷却水中的细菌总数随时问增加处于上升趋势。电、磁、超声复合场处理组OD67s、OD<,720>、oD<,750>值随时间增加,各值震荡上升,叶绿素含量在前16h内呈上升趋势,后细胞破裂,至88h,叶绿素含量降为0.072(未处理时为0.433),灭藻率达到94.3%。对照组各值处于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呈震荡上升的趋势,说明蓝藻不断生长繁殖,数量增加。这是因为: 1.电、磁、超声复合场处理改变了水的结构,活性氧破坏生物细胞的离子通道,改变其生存的生物场,使之丧失生存条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破坏细菌的生物膜和细胞核,破坏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引起酶功能的失调,破坏细胞膜内外电解质的平衡,最终导致细胞突变、老化和死亡;过氧化氢则可使细菌细胞膜氧化破裂,失去物质交换能力促使细胞死亡。 2.电、磁、超声复合场直接作用于细菌、蓝藻细胞,可使细胞膜穿孔,细胞自身温度升高,改变酶的活性,从而破坏细胞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细胞死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