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混播比例和时期对玉米秣食豆群体结构及环境的影响
【6h】

混播比例和时期对玉米秣食豆群体结构及环境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引言

1.1 混作及混作的优势

1.2 混作与群体结构

1.3 混作与群体内小生境

1.3.1 混播与群体内光照

1.3.2 混播与群体内温湿度

1.4 混作与土壤理化性状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自然条件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群体结构的测定

2.3.2 群体内小气候指标的测定

2.3.3 土壤指标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混播比例和时期对群体结构的影响

3.1.1 对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1.2 对群体玉米叶倾角的影响

3.1.3 对群体垂直结构的影响

3.1.4 对茎叶比的影响

3.2 混播比例和时期对群体内小气候的影响

3.2.1 对入射光及构成的影响

3.2.2 对群内温度的影响

3.2.3 对群体内相对湿度的影响

3.3 混播比例和时期对土壤的影响

3.3.1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3.2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3.3 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3.3.4 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于2011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将秣食豆与2个玉米品种(科多8和郑单958)按不同比例和时期进行混播,研究了混播比例和时期对玉米-秣食豆群体结构及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混播比例和时期显著影响群体的结构。混播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叶倾角、茎叶比均随混播比例增加而增加,同播期大于不同播期。并且混播3株、2株秣食豆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显著高于单作玉米;随混播比例增加群体茎叶的下层(1.5m以下)和0-10cm根系的生物量的累积明显,作物群体总产量主要决定于茎叶下层生物量的累积量;混作极显著低于单作的根冠比,茎叶的各层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均为同播期高于不同播期。
   2.混播比例和时期显著影响群体内小气候。混播群体内散射光和光直射辐射均随混播比例增加而减小,并且在作物生长中期混播3株和2株秣食豆的群体内散射光和直射辐射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群体。混播群体内温度随混播比例增加而将低,而混播群体内湿度,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而升高,混播3株秣食豆群体内温度显著低于单作和混播1株秣食豆的处理,而混播3株秣食豆群体内湿度显著高于玉米的单作群体内湿度。
   3.混播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碱解氮和脲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地表温度和10cm地温均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而降低,混播3株秣食豆的地表温度、10cm地温均显著低于单作和混播1株的处理。播期对土壤温度影响不显著。土壤各层次水分含量,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而增加,混播3株和2株秣食豆的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玉米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同播期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同播期各层次土壤含水量;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力增加,以混作3株秣食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单作最低。混播3株秣食豆与单作玉米各土层碱解氮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在0-20cm土层,土壤脲酶活力混播与单作间、混播比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播期间土壤脲酶活性也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