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子》成书前后文本与思想研究
【6h】

《老子》成书前后文本与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前言

(一)创作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

一、老子的思想基础

(一)老子所学

(二)老子讲学

二、孔子所见老子之言论思想

三、孔子后,郭店《老子》前之《老子》文本与思想

四、《庄子》中《老子》文本与思想

五、郭店《老子》文本与思想

(一)郭店楚简老子概说

(二)郭店楚简老子文本与思想

六、《老子》成书时之概况

七、《吕氏春秋》、《韩非子》中《老子》文本与思想

八、秦至汉初《老子》文本与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道家”思想并非创自老子,至少在老子那个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只不过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文本与独立的派别,而是零散地表现在诸多老前典籍中,并且在那个时代形成一个思潮,这个思潮是促使《老子》成书的学术背景与根本原因。老子通过与友人交游和给弟子讲课比较集中地传播这些“道家”思想,使得他身边的人以老子语录的形式二次传播,形成第一次转变。当这些传播开来的老子精妙语论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在某些个人手中和局部地区开始付诸文本。这个过程最早也是在《论语》成书之后,有史可考的当经过文子、列子、尹文子等人之手,并且伴随着地区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文本与思想,突出体现在郭店楚简《老子》与庄子、荀子所见另一种《老子》的差别之中,这是老子言论形成之后的第二次突变。随着列国兼并,局部地区的统一,各种散乱的《老子》文本也走向集中,在庄子之后,韩非之前通过稷下学派的推动初步具备了五千言的规模,韩非以此作《解老》、《喻老》,两篇中所引《老子》文本在章节的连续性上与今本《老子》相似,但差别尚存,这是《老子》成书的第三次突变。经过汉初统治者的大力推崇,随之黄老学的盛行,完整而固定的《老子》文本亟需出台,帛书《老子》就是那个时代的映照与定点。后来王弼注《老子》也只能依着帛书《老子》的模式,只不过道篇与德篇前后互置而章节细分。这是《老子》成书的主脉,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学习老学者的人为干预。但凭以上所列,其他各些先后人物及《老子》版本都是史上杂物,徒增繁赘。抓住以上线索,百千老子其人其书之疑难皆是迎刃而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