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教会中学浅述——以美国北长老会中学为中心
【6h】

山东教会中学浅述——以美国北长老会中学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山东美北长老会所办中学发展历程概述

(一)第一批教会中学的出现

(二)教会中学的发展阶段

(三)教会中学的结束

第二部分教会中学专业化过程

(一)早期教育专业化的艰难起步

(二)文会馆的专业化改革

(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后的专业化走向

第三部分教会中学的中国化

(一)教会中学早期本土化的努力

(二)立案问题与教会中学的中国化

第四部分教会中学的世俗化问题

(一)教会中学防止世俗化的策略发展

(二)党化教育与基督化教育的矛盾

(三)教会中学基督化努力具体措施——以广文中学为例

第五部分解放后对教会中学的改造和接管

结语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是就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中期,基督教在山东所办中学发展情况,做一简单梳理。并选择了青岛八中、十一中,潍坊二中和济南五中四所学校为例,重点探讨教会中学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专业化、中国化和世俗化方面的相互影响制约。 教会学校最初的出现起源于传教活动的现实需求。十九世纪中期,新教传教士开始在山东传教,但是遭到中国百姓的排斥,为了消除这种敌意,增多与中国百姓的接触机会,传教士开始举办教会学校。此时的学校办学目的简单明确——招徕中国学生及其家长皈依基督教,因此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学校非常重视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宗教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为了吸引中国人入学,教会学校也继承了中国旧式私塾的许多特征,如重视儒家经典课程的诵读等。所以此时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中等学校。 山东省第一所教会中学的产生,是随着美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对登州蒙养学堂的改造而出现的,即登州文会馆。继文会馆之后,山东各地开始相继发展出教会中学。山东早期的教会中学多由发展简陋的教会蒙养学堂或教会小学演进而来。 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国民政府开始层层推进私立学校的立案工作。教会调整教育方针,转而开始强调教会中学的作用,为与蓬勃发展的官办中学竞争,教会选择了以质量求生存的战略,加强对学校专业化的重视。面对立案问题,各派差会的中学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美北长老会所办中学大多抱着主动的态度,协调宗教教育与政府要求间的矛盾,积极准备立案。最终三十年代初,北长老会大多数中学完成立案。 立案后的教会中学形式上教育权收归国民政府,这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其中国化走向,另一方面,立案的过程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也在国民政府立案条例的压力下,有了较大的提高,专业化和世俗化走势更加明显。 抗日战争时,山东境内基督新教所办中学初光被中学外,无不停办或改为他用,战争结束后重新复校。1950年后,教会中学断绝与教会的关系,改为普通私立中学。1952年,收归公办,至此,教会中学在山东的历史彻底宣告终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