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入世五年来中国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
【6h】

入世五年来中国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 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变

一.16、17世纪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关系问题的论述

二.瑞典学派威克塞尔关于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认识

三.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经济理论

四.现代金融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

五.我国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论

第三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选择以及数据的来源

二.模型的建立以及分析方法的介绍

第四章对数据统计结果的具体分析和结论

一.金融深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但并不显著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为负

三.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为正

四.对当前中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探讨

附录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入世五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已显著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大领域中,众多外资金融机构随着入世和中国的不断开放,已经并正在通过不懈努力积极地进入并参与到中国经济和金融生活中来。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金融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中心,宏观调控的中心和稳定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能够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这关乎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尤其是在这个经济增长、社会转型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遵循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曾经有过的五次较大范围内的关于货币问题争论的时间顺序,简单梳理了整个西方经济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个问题上的理论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Goldsmith,Gurley和Shaw,Mckinnon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先后出版了以研究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从而创立了金融发展理论。之后,Stiglitz在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金融市场中市场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应采取间接控制机制,并依据一定的原则确立监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在此基础上,Hellman,Murdock和Stiglitz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一文提出了金融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从内生增长理论出发,运用增长回归方法,建立大量的理论模型,解释金融体系是如何内生形成,以及金融体系是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 为了验证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构建了能够反映我国金融发展程度的金融深度(DEPTH),BANK和EQUITY指标,其中,BANK=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内资产),EQUITY=股票平均市值/GDP。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关系,利用中国加入WTO后至今(即2002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总量分析框架和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各个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对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发展进步及其在中国高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 1.金融深度指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正面作用,但是统计结果并不显著,这也可以看作是这种正面作用很微弱或者没有; 2.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为负,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为正。 最后,本文就所能查到的数据和资料信息以及前面计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自己对功能型监管以及在功能性监管下金融创新的理解和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