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制备及作为选择素配体拮抗剂的抗炎活性研究
【6h】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制备及作为选择素配体拮抗剂的抗炎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前言

1选择素及其在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1 L-选择素与炎症的关系

1.2 P-选择素与炎症的关系

1.3 E-选择素与炎症的关系

1.4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

2甘草酸的生物学活性

2.1抗炎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2.2甘草酸对于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2.3抗Epstein-Barr等病毒的研究

2.4细胞免疫作用

2.5甘草酸的其他作用

3甘草酸、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

3.1甘草酸盐及其活性

3.2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活性

4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1糖基受体的制备

2糖基供体的制备

2.1单糖的糖供体的制备

2.2二糖的糖供体的制备

3糖基供体与糖基受体的合成

3.1单糖供体与糖基受体的合成

3.2二糖供体与糖基受体的合成

第三章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1仪器与试剂

2化合物制备

2.1 11-脱氧甘草次酸-30-酰-烯丙醇酯(3)

2.2 3-O-D-吡喃葡萄糖-11-脱氧甘草次酸(7a)

2.3 3-O-D-吡喃半乳糖-11-脱氧甘草次酸(7b)

2.4 3-O-D-吡喃岩藻糖-11-脱氧甘草次酸(7c)

2.5 3-O-乳糖-11-脱氧甘草次酸(7d)

2.6 3-O-吡喃麦芽糖-11-脱氧甘草次酸(7e)

3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甘草次酸衍生物对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2.1接种ECV-304细胞

2.2加药及孵育

2.3接种ACC-M细胞

2.4 ACC-M细胞染色

2.5比色

2.6数据处理

3结果

4讨论

第五章甘草次酸衍生物对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粘附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2.1血小板层制备

2.2加药及孵育

2.3铺制ACC-M细胞层

2.4 MTT法计数

2.5 比色

2.6数据处理

3结果

4讨论

第六章甘草次酸衍生物对11β-OHSD2的活性影响

1实验材料

1.1试剂与仪器

1.2实验动物

2实验方法

2.1微粒体酶11β-OHSD2的体外分离

2.2甘草次酸衍生物及甘草酸对微粒体酶11β-OHSD2的体外抑制作用

2.3甾体激素的高效液相分析

3数据处理

4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甘草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甘草中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等,其中甘草酸是最重要的化学成分。在使用甘草酸进行炎症的治疗方面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如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治疗以及抗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但是甘草酸能够抑制肾脏11-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 β-OHSD2),从而阻止皮质醇转化为可的松,长期使用会产生醛固酮样副作用,引起水肿、血钾低等高血压样症状。研究发现,甘草酸的副作用与其结构上的11位羰基有关。 有学者在筛选抗炎类药物时发现,甘草酸与选择素的配体skX结构类似,因此有可能做为选择素配体的拮抗剂,做为新型的抗炎药物进行开发。选择素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结合可以引起白细胞的外渗,大量的白细胞外渗就会加重炎症反应,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选择素配体拮抗剂与选择素的结合就具有抗炎作用。 本文以甘草次酸和D-葡萄糖、D-半乳糖、L-岩藻糖、D-乳糖、D-麦芽糖为起始化合物合成了五种甘草次酸的衍生物。首先使用对环境无污染、收率较高的改良克莱门森还原反应还原了甘草次酸的11位羰基,以11脱氧甘草次酸为糖基受体进行五种衍生物合成。在糖分子与11脱氧甘草次酸进行糖苷化反应之前,将糖供体转化成苯甲酰基保护的三氯乙酰亚胺酯,与11脱氧甘草次酸烯丙醇酯糖基受体,以TMSOTf(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醇酯)作为催化,在11脱氧甘草在抗ACC-M/ECV-304和ACC-M/血小板的黏附实验中,五种化合物均有抗黏附活性。在假醛固酮样副作用研究中,五种化合物对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小于甘草酸。 本课题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糖三氯乙酰亚胺酯为糖基供体,11脱氧甘草次酸为糖基受体制备了五种甘草酸衍生物。 2 ACC-M/ECV-304的体外黏附实验显示五种衍生物对ACC-M/ECV-304的体外黏附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且成剂量依赖性。按黏附率大小可排列为7d>7c>7e>7a>7b。 3 在ACC-M/血小板的体外黏附实验中,五种化合物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抗黏附活性。且成剂量依赖性。按照抑制率大小可排列为7d>7e>7c>7a>7b。 4 在假醛固酮样副作用的研究中,五种化合物对豚鼠肾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小于甘草酸,说明五种化合物与甘草酸相比副作用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