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对策研究
【6h】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二、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

(二)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理论

(四)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五)收入分配理论

三、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农牧民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的比较分析

(二)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三)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结构分析

四、内蒙古农牧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和机制设计不完善

(二)城乡产业统筹缺乏科学规划

(三)传统农牧业发展空间受限

(四)城镇化建设水平滞后

(五)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五、内蒙古农牧民增收的对策

(一)推进农牧业体制机制改革

(二)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体系

(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五)加强农村牧区财政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 者 简 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从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与时俱进完善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激发了农业生产要素活力,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但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持续拉大的趋势。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性安排,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其中“三农”问题是重点和难点,抓好农牧民增收是当前亟待补齐的主要短板之一。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区和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村牧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不仅制约内蒙古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一定程度影响边疆的和谐稳定。本文以如何促进农牧民增收为切入点,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方面的研究资料,通过对历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与特征,探讨这些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重点查找农村牧区收入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探寻逐步缩小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投入、公共资源配备、产业发展建设和财政金融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以期对相关部门制定农牧民增收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并为其他地区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农牧民增收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郭欢欢;

  •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任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农业经济;
  • 关键词

    内蒙古; 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