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8-19世纪朴齐家与清朝文人的交流研究——以《缟苎集》为中心
【6h】

18-19世纪朴齐家与清朝文人的交流研究——以《缟苎集》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先行研究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朴齐家的交友观

第一节 朴齐家对中国的认识

第二节 朴齐家的交友观

第三章 朴齐家的燕行及交友

第一节 《缟苎集》概况

第二节 朴齐家的燕行与交友

第四章 《缟苎集》中朴齐家与清朝文人的交流情况

第一节 交流方式

第二节 交流内容

第五章 朴齐家通过与清朝文人的广泛交流对朝鲜的贡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朝鲜18世纪后期朝鲜文人朴齐家与清朝文人之间的交流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朴齐家《缟苎集》是本论文的最主要的依据,同时也部分参考了李德懋的《入燕记》和柳得恭的《燕台再游录》等其他与朴齐家有过共同燕行经历的朝鲜文人所写的燕行录中的记载,具体考证了朴齐家四次燕行与中国文人的交流情况,并分析了朴齐家通过与清朝文人之间积极广泛的交流对当时的朝鲜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18世纪时,清朝正值康乾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空前繁荣,周边国家纷纷来贡。朝鲜方面,从十八世纪后期开始,朝鲜“北学派”的文人学者凭借英祖、正祖的“荡平策”,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并随使节团来华,游览书肆、参观教堂、结交文人,而清朝的文人们也积极回应,与他们展开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朝鲜著名的汉文学家朴齐家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积极与中国文人进行交流的典范。
   朴齐家之所以能够积极地与中国文人进行交流,与他主张积极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以及不分等级、地位,注重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交友观是分不开的。受这种交友观的影响,朴齐家在来华之前就通过洪大容、柳琴等人了解了潘庭筠、李调元和郭东山等人的情况,之后便主动给他们写信,表达交往意愿。在此之后,从1778年到1801年间,他四次出使中国,直接或间接地结识了一百多位中国文人,并与他们展开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其交流方式主要有诗文的唱和、题赠,笔谈,尺牍往来,小照和其他礼物的互赠等。通过这些交流,朴齐家与中国文人们就诗学、金石学、佛学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不仅加深了朴齐家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友情,而且对朝鲜和清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朴齐家不仅积极学习清朝的先进文化,而且将其带到朝鲜,促进了朝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如此,朴齐家与清朝文人的交往也为后世学者树立了典范。朴齐家与翁方纲、阮元等金石学者的交往为后期北学派文人金正喜、申纬等与清朝文人之间的交往奠定了人脉基础。
   中韩两国在历史上一直交往密切,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朴齐家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友好交流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两国关系的长期友好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