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卒中偏瘫患者人格特征及其积极心理干预研究
【6h】

脑卒中偏瘫患者人格特征及其积极心理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一 脑卒中偏瘫患者人格特征与心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人格及心身功能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论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已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脑卒中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易于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并表现出一定的人格特征倾向。如何快速有效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一直是心理学家的努力方向,积极心理干预作为心理学新兴的干预手段,强调提升人们的正面力量,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但在脑卒中患者中尚未开展起来。
   研究一:脑卒中偏瘫患者人格特征与心身功能相关性研究
   研究目的:
   1、考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人格特征及其心身功能的情况;
   2、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身功能的关系。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残疾人第一康复医院9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Q)、D型人格量表(DS-14)、乐观量表(LOT-R)、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人脸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L)、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人格特征及心身功能状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描述对患者人格特质和心身功能进行描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患者人格特征与各测量变量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1、脑卒中偏瘫患者A型人格、D型人格以及同时具备A型人格和D型人格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相比在A型人格总分、D型人格总分、敌意竞争性、负性情感、社交抑制和乐观度分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正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脑卒中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2、人格特征与心身功能的相关和回归分析:A型人格的时间紧迫感和敌意竞争性均仅与焦虑呈正相关;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与负性情绪和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社交抑制与负性情绪和抑郁呈正相关,与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乐观与负性情绪和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正性情绪、主观幸福感、躯体功能、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乐观是心身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焦虑还受时间紧迫感和负性情感的影响,抑郁及生活质量还与负性情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二:积极心理干预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
   制定适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对改变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而改善积极消极情绪、心身功能的作用。
   研究方法:
   将研究一患者随机分成积极心理干预组、健康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积极心理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的积极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组患者接受健康知识教育,空白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心理干预,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周期为4周,每周1次,每次约50分钟。干预前后分别测定所有被试的人格特征及心身功能。评定工具同研究一。
   研究结果:
   干预前基线数据三组均等。
   1、干预后积极心理干预组与其他两组相比:积极心理干预组A型人格总分、敌意竞争性、负性情感、负性情绪、抑郁评分上分别低于健康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乐观、正性情绪、躯体功能、生活质量因子中的精力、家庭角色和情绪方面评分上均分别高于健康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
   2、干预前后三组的变化:积极心理干预组干预后A型人格总分、D型人格总分、时间紧迫感、敌意竞争性、负性情感、社交抑制、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乐观、正性情绪、主观幸福感、躯体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中的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健康教育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中的活动能力、上肢功能的评分高于干预前;空白对照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中上肢功能的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
   结论:
   1、脑卒中偏瘫患者中A型人格和D型人格者均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其乐观和正性情绪水平较低;虽然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焦虑、抑郁情绪,但负性情绪水平与正常对照无差异。
   2、脑卒中偏瘫患者人格特征的积极改善,对其积极情绪和心身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乐观是影响积极心身功能的最重要因素。
   4、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人格特征,提高其积极情绪,促进其心身功能的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