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农村社区建设为个案
【6h】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农村社区建设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我国农村社区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社区的研究

三、研究样本及资料来源

(一)研究样本

(二)资料来源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的理论概述

一、农村社区及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社区

(二)农村社区

(三)农村社区建设

二、城乡关系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城乡关系的论述

(二)西方经济学家对城乡关系的研究

(三)国内对城乡关系的研究

三、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借鉴的理论资源

(一)社会治理理论

(二)公共服务理论

(三)社会资本理论

第三章 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封建社会时期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

(一)乡里制度

(二)保甲制度

二、民国时期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

(一)民国时期农村基层组织状况

(二)民国时期乡村建设实验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

(一)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

(二)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

(三)城乡统筹时期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

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背景

一、宏观背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

(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变迁历程

(二)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二、中观背景:基层政府的改革

(一)我国乡镇政府发展历程

(二)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后面临的困境

(三)莱芜市实施的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乡镇机构改革

三、微观背景:村民自治的缺失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缺失

(二)雍和园社区合并前的农村村民自治

第五章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城乡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

(一)青岛城市社区建设

(二)上海城市社区建设

(三)沈阳城市社区建设

(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总结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经验

(一)江西村落社区建设

(二)湖北秭归“微观组织再造”模式

(三)山东胶南行政村型农村社区建设

(四)山东诸城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五)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总结

三、莱芜市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一)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雍和园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第六章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多元参与

一、党委领导

(一)政党与党委领导

(二)党委领导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三)合理构建党委领导农村社区建设机制

二、政府负责

(一)政治管理与政府职能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负责面临的挑战

(三)构建政府负责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

三、社会协同

(一)社会协同的组织基础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社会协同存在的缺失

(三)农村社区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协同机制

四、公众参与

(一)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障碍

(三)完善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建设

五、法治保障

(一)法治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法治保障的薄弱环节

(三)完善农村社区法治保障的运行机制

第七章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的均等服务

一、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公共服务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公共服务

(三)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公共服务

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的渊源

(一)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城乡二元体制障碍

(二)农村公共服务中行政体制障碍

(三)农村公共服务中的财政体制障碍

(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

三、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

(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科学决策机制

(二)构建反映农民需求的公共服务表达机制

(三)构建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供给机制

(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共服务筹资渠道

(五)建立以农村公共服务为核心指标的考核机制

第八章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本整合

一、社会资本理论与农村社区建设

二、社会资本对农村社区的作用

(一)社会制度在农村社区中的作用

(二)社会关系在农村社区中的作用

(三)社会文化在农村社区中的作用

三、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现状

(一)农村社区中的社会制度现状

(二)农村社区社会关系现状

(三)农村社区社会文化现状

四、积极构建农村社区资本整合机制

(一)注重社会制度建设,重塑制度的规范作用

(二)注重社会关系建设,重塑关系的协调作用

(三)注重社会文化建设,重塑文化引领作用

结语 当代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一、“新四化”背景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二、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视域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起点上的农村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一个地级城市为个案,分别从地级、镇级、村级三个层次考察了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本文认为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对于农村发展来讲,能否获得与城市相等的发展机会与条件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宏观的农村问题必须透过微观的农村社区得以解决。在梳理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历程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村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认为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完善的多元参与、公共服务、资本整合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定能实现农村社区的建设目标,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
  对于任何一项社会科学研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探讨是最可靠的方法。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经历了封建社会时期的乡里制、保甲制;民国时期的保甲制;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队社制、村组制的多次变革后,开始实施的农村社区制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第三次变革,是适应发展变化的国情做出重大战略选择。在对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了我国实施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背景。本文认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是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宏观背景,我国实施的乡镇政府改革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中观背景,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各种缺失问题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微观背景。在推动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时,我国部分城市社区与农村已经先期进行了社区建设,已有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使我国农村社区在建设伊始就沿着科学、规范的道路进行。
  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农村社区建设要实现管理有序的目标需要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建立政府、社会、民间组织、公民个人多元参与的格局。多元参与是社会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将社会治理理论的多元化参与引入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理论本土化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目标与方向。
  传统的公共服务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导致农民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目标的实现。随着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必然要求政府实现职能转变,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的作用,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定信任、规范、关系网络基础上的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传统的社会资本逐渐缺失,新的社会资本还未聚成。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社会资本的存量进行资本整合,为实现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行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参与的管理体制、服务均等的服务体制、资本整合的运行体制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也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走向。首先,多元参与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与逻辑起点。政治参与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参与机制,才能具有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可能性。其次,服务均等是连接多元参与及资本整合的连接点,只有建立完善的服务体制,使农村居民具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会,才能在微观基础上实现农民、社区、国家之间稳固的联系。再次,农村社区建设最终要实现社会的文明与祥和,这就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本的集聚。通过以上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顺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基本成果,建立一个体现公平正义与善治的社会。
  总之,农村社区建设是在“新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社区建设,是解决我国转型性社会发展中所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起点上的农村社区建设,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基础性工程。以上全部贯穿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实现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理顺了以城乡关系为核心的各类社会关系,创新了社会管理体系,维护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努力在社会建设进程中为实现城乡居民的“中国梦”而奋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